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要做到“糧安天下”,就必須“種鑄基石”。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
作為農業大省、種業大省,湖南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推進種業創新,培育岳麓山國家實驗室。日前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湖南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送審稿)》,對整合省內種業資源、構建湖南種業創新生態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應深入探討種業創新生態構建目標、結構、機制和迭代四方面問題,以推動我省成為打好種業翻身仗的先遣軍、種業國家實驗室的首選地,切實擔負起構建國家安全屏障的重任。
堅持“四個面向”,構建種業創新生態
在2020年9月召開的科學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創新作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部署。在2021年5月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國家實驗室要按照“四個面向”的要求,緊跟世界科技發展大勢,適應我國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使命任務,多出戰略性、關鍵性重大科技成果。
湖南構建種業創新生態,必須堅持以“四個面向”來設定建設目標。當前,我省正對標國家實驗室建設標準,打造以生物育種為戰略布局的岳麓山實驗室。該實驗室的建設將會成為鏈接我省種業創新資源的關鍵,是構建我省種業創新生態的核心。各種業組織應在政府引導下立足自身優勢,圍繞《湖南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認清自身在種業創新生態中的生態位,通過堅持“四個面向”明確創新方向、形成創新合力。
激活各方力量,共建種業創新生態
良好的種業創新生態一定是開放共享的生態體系,應激活各種業相關組織積極參與種業創新生態的構建,并形成自身獨特的生態位。
政府作為種業創新生態中的特殊成員,既要引導生態體系發展,又要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來保證種業創新生態能夠快速成型;高校、科研院所作為種業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應集中精力解決種業發展的各種基礎性、關鍵性問題,避免低水平重復,避免與企業爭利;種業企業應承擔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和育種市場化的任務,讓科技成果能夠快速落地、成為種業創新生態的輸出終端;其他服務機構如農業推廣、農技服務、金融機構等組織,應被充分吸納進種業創新生態體系,進而成為生態體系中的“連接器”和“潤滑劑”,以保障生態體系正常運轉。一個健康的種業創新體系,需要各類組織在合適的生態位各司其職、協同發展。只有健康的種業創新生態才能正常迭代演化,從而孕育出符合國家戰略的種業創新成果。
營造動力機制,促進種業創新生態快速成型
站在我國種業發展的新節點,各地區都在打造種業創新生態,并力圖成為我國種業基石的一部分,而只有種業創新生態快速成型的地區才能成為基石中的高地。
湖南有良好的種業創新基礎,種業創新鏈相對完整,完全有能力成為我國種業創新高地。湖南種業創新生態系統要快速成型,必須依賴內部機制的推力和外部市場的拉力。在外部市場相對穩定的現狀下,加強內部動力機制建設是促進種業創新生態快速成型的核心抓手。為此,對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在科研評價注重“破五唯”的新時期,既要給予科技人員寬松的科研環境,允許他們研究失敗;又要通過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由職務發明人與單位共同所有,鼓勵發明人通過成果轉化獲得合理合規合法收益。對種業企業而言,應通過利稅政策和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政策,鼓勵其加大種業研發資金投入,并將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落地。政府還應鼓勵科技服務業參與到種業創新生態體系之中,幫助構建體系中科技成果向下傳導機制、市場需求向上反饋機制,形成專業分工、合作共贏的態勢,保證種業創新生態體系高效運轉。
廣泛吸納人才,保證種業創新生態迭代發展
構建種業創新生態需依仗現有人才資源,但種業創新生態體系的人才隊伍不能是鐵板一塊,還需留出彈性空間來吸納國內外優秀的種業科研團隊和人才,以促進生態體系不斷迭代良性進化。
因此,在種業創新生態構建之初,就要有將其建設成開放性生態體系的認識和魄力。盡管我省已有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近4000人種業科研隊伍,人才優勢突出,但面對種類繁多的種業領域、長周期的研發流程及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科研隊伍還是亟待擴編增員。當前,國際種業已邁入智能育種4.0時代,而我國由于種業基礎研究較薄弱,原創性底層技術不足,高質量品種較少,需要引入更多更高層次的科研人員不斷努力,才有望迎頭趕上。我省各級政府應從科研規律出發,保護好、培養好人才,充分用好用活人才政策,讓科研人員能在安身立命的前提下,有更大勇氣去探索種業領域未知世界,產出更多能為我國種業科技筑基立石的科研成果。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2022年1月6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