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日本在鄉村振興中重視對鄉村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其經驗值得我國借鑒。日本針對鄉村文化資源的不同稟賦,主要從三個途徑進行了創意開發,包括原生文化的活化創意、特色資源的創意開發和無中生有的文化創意。借鑒日本經驗,我國在鄉村文化的創意開發中要依托文化資源稟賦進行創意開發,注重鄉村傳統文化在創意開發中的傳承,重視鄉村節慶文化的創意開發,同時要注重發揮合作組織在鄉村文化開發與振興中的作用。鄉村文化資源的創意開發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鄉村社會的重塑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來,鄉村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是一個矛盾體,過分強調保護或開發,對鄉村文化的建設都是不利的。如何在保護的前提下進行科學、有序的適度創意開發是各國的共同探索。日本的鄉村文化受中國的影響較大,鄉村文化的類型、內容都與我國非常相似。在經歷了戰爭、現代文明和城市化進程的沖擊后,日本更加重視對鄉村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在鄉村文化的創意開發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其經驗值得借鑒。本報告歸納總結了日本鄉村文化創意開發的三條路徑,即原生文化的活化創意、特色資源的創意開發、無中生有的創意創造,以期對我國鄉村文化振興提供經驗借鑒。
一、原生文化的活化創意
原生文化是指產生于某特定地域并在當地進行獨特傳承的文化形態。這種文化有較強的地域性,特色鮮明,對游客及外來人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但這種原生文化的價值往往被當地人所忽略,其文化價值未能轉化為經濟價值。原生文化的活化就是把那些當地人習以為常的文化進行保護與旅游開發,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并給當地帶來經濟收益。日本岐阜縣白川鄉合掌村“合掌造”民居文化的活化和“插秧”農事文化的活化是原生文化活化的典型代表。
1.1 民居文化的活化
日本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不同地區逐漸形成了與當地氣候、地形和習俗相適應的特色民居文化。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當地村民對特色民居文化進行了活化。合掌村是日本民居文化活化的典型代表。
合掌村位于日本岐阜縣白川鄉,冬季常年積雪達3米厚,為了抵御嚴寒和減輕積雪對屋頂的壓力,當地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居建筑——“合掌造”。這種民居的屋頂呈60度的急斜面,狀如雙手合掌,覆蓋的茅草厚度達70-80公分,村名也因此而得。與特色民居相得益彰的是村民合作建房的傳統方式。村內各家各戶都有著囤積茅草的習慣,當有村民需要翻修房頂時,其他村民都會自帶茅草前去幫忙,幾十甚至上百人站在屋頂上協同勞作,一日之內即可完成翻修。1995年合掌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目前該村的“合掌造”有113棟,其中109棟被列入保護名單。
民居文化的保護:為了在開發鄉村旅游的同時更好地兼顧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村民們組織成立了“白川鄉合掌村集落自然保護協會”,并制定了《住民憲法》。對村內新建或改造住房的建筑用材、外形、高度和色彩等,都做出了詳細規定。協會還制定了《景觀保護基準》,對水田、農田、原有道路和水路等山村的自然景觀進行原狀保護。這種以保護為前提的創意開發,使得合掌村的整體風貌得以完好保存。
民居文化的開發:圍繞特色民居這一最大的鄉村文化資源,合掌村開始經營民宿。協會針對一些村民移居城市后的空置房屋進行改造設計,建造“合掌造民家園”,房屋建筑外形保持原狀,室內卻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并以鄉土生產用具和生活用具、鄉土玩具做裝飾性陳列,使合掌造民家園成為展現當地歷史的民俗博物館。
民俗文化的開發:合掌村從傳統鄉村文化中挖掘出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民俗文化,以豐富當地旅游項目。比如開發了大型節日慶典——“濁酒節”——以祈求神來保護村莊、道路安全為主題的傳統節日,并對祝酒詞、假面歌舞、樂器演奏、化妝游行等內容以及服裝道具等進行了系統的創意設計,使濁酒節更具儀式感、文化韻味和趣味性。另外,還組織富有當地特色的民歌歌謠表演,將傳統插秧作為一種觀光項目,吸引游客觀賞或參與、體驗勞動。
保護原生態建筑、傳承互助文化、民宿農旅結合是合掌村鄉村原生文化活化中環環相扣的三大創意開發環節。因民居文化活化創意而發展起來的旅游業帶動了當地民宿和農產品的在地消費,促進了農旅結合和鄉村經濟的發展。
1.2 農事文化的活化
在日本,稻作文化深入人心。插秧是水稻種植的重要農事活動。一直以來,日本各地在插秧季節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迎接谷神,祈求豐收。在12世紀初這種儀式演變為當地的重要節日——插秧節。如今,每年的插秧季節日本多地都會舉辦插秧節(又稱“御植田節”),盡管各地的節日慶典內容不盡相同,但大體上都有迎接谷神和插秧的環節。日本三重縣志摩市的插秧節、大阪住吉大社的插秧節和千葉縣香取神宮的插秧節合稱為日本的三大插秧節,最為著名,被列入了日本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日本南部山區志摩市的插秧節在每年的6月份舉行。共分四個慶祝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迎接米神,村民身穿日本傳統服裝(和服),頭戴遮面花冠帽,跳著傳統的民間舞蹈,以古老的儀式迎接米神;第二個環節是盛大的牛隊游行,牛背上裝飾著代表各家各戶的彩旗,牛群列隊慢步穿過主要街市;第三個環節也是志摩市插秧節的最大看點,是插秧之前的“取竹神事”,男人們赤膊在稻田中展開泥巴大戰、學蛙跳,搶奪竹竿上的團扇,熱鬧非凡;滑稽的泥巴戰結束之后接下來是優雅、莊重的插秧儀式。在鼓樂聲中村民們點燃水田中的稻秸,耕牛開始拉犁耕田,人們一邊高聲禱告谷神降臨,一邊下田插秧;插完秧后齊聲送神,祈求谷神保佑豐年。
插秧節是將鄉村傳統的農事活動開發為農業節慶,在保留儀式原汁原葉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幽默的表演成分,使得節慶更具觀賞性,從而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二、特色資源的創意開發
特色資源的開發是指利用當地與農業有或沒有關系的特色資源進行創意開發,形成當地特色的唯一性鄉村文化,從而帶來就業和經濟效益。日本長野縣的小布施町北齋文化的開發和大分縣本匠村的雪子壽司的創新是特色資源開發的典型代表,其中小布施町是藝術文化創意開發的典型,本匠村是飲食文化創意開發的典型。
2.1 藝術文化的創意開發
日本長野縣小布施町是日本著名的浮世繪大家葛飾北齋晚年居住的地方,在這里他創作了許多集大成的經典畫作。當地政府以北齋藝術為抓手,進行了文化創意開發,以文化復興驅動鄉村振興。小布施町于1976年建成了北齋館,收藏了葛飾北齋晚年居住小布施町時所創作的40多件作品,其中許多畫作只有到北齋館才能欣賞得到,這就造就了北齋館的唯一性與獨特性。開館當年參訪者就達到了3萬余人,是當地人口(約1.1萬人)的3倍。時至今日,年客流量已達到100萬人。在北齋館的影響下,小布施町圍繞著藝術創意開發的主線,陸續建成了大大小小10多座美術館,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藝術小鎮。其中包括高井鴻山紀念館、日本燈具博物館,以及展示著小布施出身的日本畫家中島千波氏作品的中島千波館、展示著美術散文作家洲之本徹先生作品與收藏的小栗樹美術館、展示幕府時期以來茶具的“茶俚庵”、收藏古陶瓷器的“了庵”、收藏畫家藤岡牧人作品的“小布施藤岡牧人美術館”、以及展示小布施町鄉土生活文化歷史變遷的“歷史民俗資料館”。
以藝術文化的創意為驅動力,激活了小布施的鄉村文化經濟。與此同時,小布施町成立了“花創造推進協議會”,在政府鄉村振興計劃的支持下開展了鄉村景觀改造和美麗庭院設計,并挖掘當地的特色板栗資源,打造全國聞名的“栗子之鄉”。至此,小布施町形成了“文化藝術+庭院景觀+栗子之鄉”3個核心旅游業態要素,實現了以文化復興驅動經濟復蘇,進而達到鄉村振興的目標。
2.2 飲食文化的創意開發
飲食文化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在鄉村文化振興中也對飲食文化進行了創意開發。壽司是日本的傳統美食,大分縣本匠村的雪子壽司就是利用當地特色農產品進行飲食文化創意開發的典型代表。
大分縣本匠村是一個以香菇生產為主導產業的村莊,所產的干香菇不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在日本都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更高達48%,在25屆干香菇評比中22次獲獎,知名度很高。但香菇僅作為初級農產品銷售,價值鏈短,利潤率不高。村內一位名叫高橋文子的女子組織村民成立了“家鄉本匠會”,意欲宣傳和銷售本地農產品。經過反復嘗試,開發出了以香菇為主要原料的“雪子壽司”,并因獲得全國飲食創意大賽第一名而名聲大噪,不僅暢銷日本,還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來品嘗,也因此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雪子壽司通過飲食文化創意將本地的特色農產品進行美食加工,延長了農產品的價值鏈,獲得了加工附加值;又經過品牌化經營,賦予了產品品牌附加值,從而使原有農產品的價值和效益得到了極大提升。
三、無中生有的文化創意
無中生有的文化創意是指那些根本沒有任何特色和資源可以進行創意開發的村莊,引入新的文化元素進行創造開發,從而形成當地的文化特色。日本新潟縣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就是無中生有創造的典型代表。
越后妻有是日本新潟縣的一個地區,因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村莊日益衰敗,而且缺乏可資開發的文化資源,有的只是地域特色鮮明的梯田、深山、暴雪等自然風景。當地政府請來了日本著名的藝術策展大師北川富朗,試圖用藝術激發鄉村活力。經充分論證決定舉辦大地藝術節(祭),以當地的自然場景和生活空間進行藝術創作,重構自然、藝術與人類的關系。藝術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到越后妻有,以山村、農田和森林為舞臺,與村里的居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共同創造藝術作品。每屆藝術節都會有一些優秀的作品被保留下來,與當地的鄉村環境融為一體。藝術節每三年一屆,從2000年至2018年,越后妻有共舉辦了七屆大地藝術節,吸引了國內外游客約300萬人次,極大地拉動了當地鄉村旅游及經濟社會的發展。
越后妻有大地藝術節是在缺乏文化資源的普通村落,通過引進的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出來的文化再造模式,堪稱“無中生有創造文化”的典范。大地藝術節的成功也推動越后妻有從傳統的淺山農業模式轉變成為了觀光農業發展模式。
四、日本鄉村文化創意開發的經驗借鑒
鄉村文化建設與創意開發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作用。日本鄉村文化的創意開發對我國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4.1 針對鄉村文化資源的不同稟賦進行創意開發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方的鄉村文化,歷史長短不同,內容形式各異,數量多寡不一。文化只有特色不同,沒有貴賤之分。要因地制宜,針對各地鄉村文化資源的不同情況進行創意開發。對于原生文化厚重的鄉村,首先要做好文化的嚴格保護和挖掘,這是鄉村文化的寶貴資源,也是進行創意開發的物質基礎;其次在創意開發過程中,同樣也要注重文化的原汁原味保護,保護應貫穿創意開發的整個過程;第三,當創意開發與保護發生矛盾時,以保護為重。針對原有鄉村資源(如特色農產品)的創意開發,要注重延長其產業鏈,與藝術與飲食文化相結合,不斷提高其文化附加值。而對于那些看起來沒有什么資源的鄉村,日本越后妻有地區的“大地藝術節”無中生有的創意開發模式也許會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不論是原生文化的活化,還是原有鄉村資源的創意開發,抑或是資源匱乏鄉村的文化開發,只要用心創意,都會使鄉村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4.2 注重鄉村傳統文化在創意開發中的傳承
在鄉村文化振興過程中,日本政府始終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日本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國家,稻作文化源遠流長。各地在插秧時節都會舉辦隆重的儀式。為了傳承這一傳統稻作文化,日本開發了各具特色的插秧節,遵循古老的迎谷神儀式,表演傳統的清理苗床和插秧方式。再比如俳句——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是中國古代漢詩絕句的詩歌形式經日本化發展而來,現已成為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日本很注重俳句這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在很多節慶當中都會舉辦俳句大會,如櫻花節、紫陽花節等,通過比賽和交流達到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在鄉村文化振興與創意開發中還大力倡導工匠精神,成就了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等美食文化的傳承人與創新人。這種工匠精神既來源于鄉村文化的自信,也煥發出了鄉村文化的魅力。
4.3 重視鄉村節慶文化的創意開發
農業節慶是依托當地的農業產業,將農耕文化、民俗風情融入傳統節日或主題慶典中而開發的節慶活動。從日本鄉村文化創意開發的實踐來看,節慶文化是一個重要的創意方向。日本各級政府積極舉辦并鼓勵各民間團體舉辦豐富多彩的節慶文化活動,傳承和弘揚傳統鄉村文化。除了合掌村的“濁酒節”、越后妻有的大地藝術節之外,日本各地還創意開發了各種與農業有關的節慶,如插秧節、菊花節、豆腐節、鮮花節、葡萄節、迎春節、螢火蟲節等。這些節慶活動突出地方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農業特色,是“農業搭臺、經濟唱戲、文化傳承”的一種創意模式。鄉村節慶文化的創意開發推動了旅游、會展、貿易及文化等行業發展,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和凝聚力,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和在地農產品的銷售,增加了農民的就業崗位,也成為了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
4.4 注重發揮農民合作組織的作用
日本的農民合作組織十分發達,農協除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外,還幫助提升農民的精神文化素養。在鄉村文化復興中日本農協組織農民進行傳統民俗慶典、祭典等的挖掘、保護與開發;指導農民對農村基礎設施進行整修,對居住環境進行美化,以利于觀光旅游;利用當地農村古跡資源、獨特的農村文化,發展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和體驗農業等新型產業。除此之外,日本農民還會針對具體事項成立專門的合作組織,如致力于村莊保護的合掌村集落自然保護協會,致力于鄉村特色農產品創意開發的大分縣“家鄉本匠會”,致力于鄉村景觀改造的小布施町“花創造推進協議會”等。這些協會/合作組織在鄉村文化開發與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調動了當地居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增強了村民對鄉村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作者王愛玲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作者趙靜娟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作者鄭懷國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研究館員;作者串麗敏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科智庫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