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雷明:激發內生動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作者:雷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11-29 錄入:易永喆 ]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毙聲r代新征程,面向全面鄉村振興,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動力依舊是一項十分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全面而充分地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特別是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動力,讓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迸發,對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更好接續鄉村振興,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充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特別是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動力,根本還是在于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可持續能力的提升上,通過打造、營造“想振興、會振興、能振興”的良性鄉村振興治理生態,促使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最終形成。

“想振興”

全面鄉村振興過程中,對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要扶智、扶知,更要扶志。要徹底激發出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想振興,愿振興”的意愿和志向。不以落伍掉隊為榮。防止落入“落伍掉隊隊列”,甚至是“再貧困陷阱”,本質上就是要徹底轉變脫貧群體中一部分人等靠要的價值取向,徹底擺脫享受政策福利的目標導向,擺脫長期形成的政策福利路徑依賴,避免物質滿足了,精神卻陷入貧困,最終由自立淪為依賴。同時還要強化對鄉村振興指導思想的宣傳,加強對脫貧群眾重點戶的教育,樹立“脫貧志不減”的理念,樹立“落伍掉隊可恥,振興光榮、致富光榮”的思想,充分引導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徹底轉變“等、靠、要”的思想,以此激發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振興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自我發展意愿。鄉村振興過程中,不應刻意突出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身份,要多給予鼓勵,以一個平等身份對待,不能高高在上,頤指氣使,通過培養脫貧群體的自信,予以他們平等的希望、機會和舞臺。要使得脫貧群體跳出僅僅自我生存,得過且過維持型的低層次追求目標,向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更高層次夢想實現轉變。建立脫貧農戶的有效參與機制,推進在鄉村振興中探索建立脫貧農戶的全程參與機制,在對象識別、需求評估、項目選擇、項目實施和監測等各個環節全面提高脫貧農戶的參與度,使之能夠充分表達利益訴求,變普遍的被動監測扶助為主動參與。通過脫貧農戶的全面參與,既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又能顯著提升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的能力。推進生產發展式振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應是無限、無節制的救助式振興,而應該猶如在一個支點上,讓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具有“撬動自我發展”能力與動力,切實推進生產發展式振興。鄉村振興工作應盡量避免單純性兜底式振興、保障性振興,應切實推進生產發展式振興方式,建立在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自我激勵自我約束機制之上的振興。使得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在振興過程中,切實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從要我到邀我,再到我要轉變,最終實現我會轉變。

“會振興”

打造、營造“想振興、會振興、能振興”的良性鄉村振興治理生態,促使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還要大力創造并賦予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會振興”的外部條件和內在的能力。對于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來說,產業振興和就業是重要“驅動器”。發展產業關鍵在于找準點,要有好的產品、拳頭產品,形成有效的供給,創造出生產價值、產品價值;要發準力,形成有效的業態;要實現業態與市場對接,實現“市場價值”創造,促使生產價值、產品價值向市場價值的轉換,實現生產、產品的市場價值,最終形成收入、獲得財富目標??梢越Y合培育壯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統籌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通過合作社開展農技推廣、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烘干收儲、勞務輸出等農業生產性服務,破解產業規模小、土地流轉難、產品銷售難等問題,走出產業增收富裕的振興之路。逐步形成以糧食為基礎,專精特新特色農產品產業為特色支柱,畜牧、淡水漁業、果蔬、特色種植養殖為傳統產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為新業態產業的特色現代農業體系,推動縣域特色農業產業整體提升。同時,可以按照產業相似、模式相近原則,整合現有資源,成立縣級“黨建+”特色產業聯合社,發揮成員社黨員能人作用,采取片區負責制,比生產、比銷售、比效益,帶動產業鏈抱團發展、降低成本、打響品牌,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還需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通過推進“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盤活資源、聚合資金,激發脫貧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匯聚實現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要發揮就業的作用。發揮就業的驅動作用不僅要擴大崗位規模,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就業者意愿和能力,缺乏就業意愿和相應的就業能力,再好的崗位也無法達到好的就業效果。在大力培育和發展產業之外,還要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大力發展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與培訓,提升特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大力發展農村地區職業技術教育,把職業教育與九年義務教育、成人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逐步建成結構合理、符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互相融通的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全面提升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就業能力,確保脫貧群眾能就業、會就業、就好業。

“能振興”

打造、營造“想振興、會振興、能振興”的良性鄉村振興治理生態,促使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培育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能振興”的外部環境和內在的動力與實力。當前,鄉村全面振興的形式和任務也已發生了變化,同時在資金、政策、措施、方法、手段上供給更加充裕。這些措施、方法、資源亟待整合,亟待提高使用效率。要從單純一味強調供給側,轉向需求供給側并重。要在現有供給基礎上,根據需求提供更加有效的供給,包括人財物、資源、資金、政策、人力。其中關鍵就是要圍繞政府、社會、企業、脫貧主體,基于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外加道德法制的力量,從機制入手,重構鄉村振興治理體系。由主體多元化向全員化轉變,由多主體振興向全主體振興轉換、由多元振興向全員振興轉換,充分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特別是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動力,打造能振興的良性鄉村振興治理生態。構建一個集共生、共建、共享為一體的鄉村振興命運共同體十分必要和重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市場力(自身市場能力+外在市場活力),治理力(自身素質+治理能力)和學習力(自我學習能力+終身學習環境)三力下功夫。市場力。要不斷加大和提升市場力,增強市場作用機制,創新產業模式,形成“產業能做大、集體有收益、農民能增收、企業有效益、農村得發展”的多方共贏良好局面。首先,要不斷加大恢復市場活力,激發消費市場,調動外在市場活力,為產業振興和就業振興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另外一方面還是加大培育和激發廣大脫貧地區自身內在的市場能力,使得廣大脫貧群眾逐步從小農人轉向市場人,將外部支持之力有效轉化為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自我發展之內力。積極組織脫貧戶到企業參加求職應聘,引導脫貧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鼓勵脫貧戶及“三類人員”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特色養殖業+”“產業和文旅+”“生態+”“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積極幫助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員申請產業獎補。幫助脫貧戶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幫助村內脫貧戶銷售,解決銷售后顧之憂。大力推行“三變”改革+產業發展模式,通過聚集各方資金、優選產業項目、引進經營主體、引導農民參與等方式,有效激活人、地、錢等資源要素,實現“產業連體”“股權連心”目標,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針對農民進入市場能力差、增收渠道窄、村集體經濟薄弱等突出問題,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股份制經營,激活農村沉睡資源,盤活集體存量資產,聚集農村分散資金,共享鄉村振興帶來的產業增值收益。通過經營模式全面激活鄉村資源,有效推進產業振興,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探索推行產業抱團發展模式,發展壯大村級產業;立足特色優勢產業,依托核心示范區和科技園區,以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聚力升級打造集生產、生活、休閑、觀光于一體的核心示范區。同時大力推進金融“活水”助力鄉村振興力度。根據各地資源稟賦,創新研發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特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政銀擔”三方合力推出特色金融產品,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農業產業鏈融資落地,持續提升鄉村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蓋面和服務效率。治理力。鄉村振興中,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層治理,提升治理力。一方面是要不斷提升整個廣大脫貧地區基層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則是不斷提升廣大脫貧群眾自我管理能力、自身素質。要將一時措施辦法有效固化為長期制度安排,將外部托管式治理有效轉化為內部現代治理能力。讓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是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的有效形式。為此,要充分發揮基層自治制度的優勢,讓基層組織成為帶領脫貧群眾振興的“火車頭”。同時,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每個黨員都要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做鄉村振興這列火車每節車廂的“加速器”,通過黨員引領脫貧群眾廣泛參與農村綜合改革,把組織優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進一步做大村集體經濟“蛋糕”,與“火車頭”一道,推動本地鄉村平穩健康地全面振興。積極推動“三變”改革+鄉村治理,將改革成果充分運用到鄉村治理活動中,使“三變”改革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促使利益聯結機制由虛變實、由弱變強,最大限度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還要針對目前疫情影響情況,多措并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針對性地實施預防措施,嚴防返貧與新致貧,嚴防閃失和紕漏。對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要保持政策總體穩定,扶上馬送一程。嚴格考核開展普查。堅決杜絕數字銜接、虛假銜接,接續推進全面振興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學習力。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鄉村振興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才能更好地匯聚實現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要不斷促進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自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這不僅要靠外部知識的輸入、外在的幫助,還更要多打“職教牌”。同時,為廣大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的自我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圍繞“讓農民當好農民、讓農民兼當農民、讓農民不當農民”的職業定位,把來自不同渠道的農民職業教育培訓項目和勞務輸出、勞動力流動整合歸類,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和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職業定位進行不同的“對口培訓”及轉移就業。引導脫貧群眾積極踴躍加入基層公共服務工作隊、人居環境整治隊、移風易俗宣傳等志愿服務隊等,扎實有序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不斷提升廣大脫貧群眾的學習力,引導推動脫貧群眾實現由鄉村振興“旁觀者”向“參與者”“主人翁”轉變,加速形成“人人關心鄉村振興、人人支持鄉村振興、人人參與鄉村振興”的良性發展局面。

 (作者系作者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農村工作通訊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婷婷的五月天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99精品 | 亚洲成a人片在线 | 综合网在线观看AV网站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