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孝德:古村生命密碼解讀與鄉村設計新哲學

[ 作者:張孝德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11-20 錄入:12 ]

2015年10月25日,世界綠色設計組織鄉村發展專業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在當天舉行了以“鄉村遺產與鄉村設計,從歷史到未來”為主題的首屆世界鄉村發展論壇。經各位嘉賓老師授權,本號將逐步發布論壇上各位老師的發言。敬請關注。

——首屆世界鄉村發展論壇發言整理

今天我講的不是經濟,是哲學。為什么要講哲學問題?其實我是研究生態文明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生態文明建設的希望不在城市在鄉村。最近幾年,關注鄉村文明建設人越來越多。但如何復興鄉村文明,這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需要從價值、思維、哲學多維思考的問題。

一、古村攜帶著中華文明密碼,不是單純的建筑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僅擁有了改變世界的物質力量,而這個力量很大一部分被強大政府所掌控。應該說,這是我們有了能夠辦大事的物質基礎。但是物質力量,如果使用不當,形成的副作用也巨大。鄉村文明建設就面臨這樣的問題。被學界呼吁多年的中國古村落保護,開始受到政府的關注。到目前為止建設部已經公布了2555個保護古村落名單。這確實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也有另一種擔憂,在當今社會只相信物質,不相信精神、只相信經濟,不相信文化等病態思維的背景下,古村落被政府關注,喚醒了更多人把古村落當成一塊肥肉來對待。最近一年多來,我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對古村落的開發抱有很高的熱情和希望,但就他們的動機而言,憂多喜少。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我們在保護開發古村落之前,我們是否讀懂了它。如何解讀我們的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這樣的寶貝,這是值得我們今天思考的一件事。古村是什么,我們的古村攜帶著中華文明的密碼,不是單純的建筑。

首先要認識到,中國保留了世界上壽命最長、最完善、最成熟的一個鄉村村落,這些村落濃縮著中華民族、民間、民俗的文明歷史。我最近幾年,不斷往鄉村跑,我發現,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不僅僅在書本上,仍然存留在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比如我明天準備去調研的黔東南州,黔東南州居住的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生計方式,他們所有的文化模式,就是中華民族童年生活方式的一種保留。如黔東南州的苗族他們今天仍使用著的,我們中華民族4000年前曾經使用的太陽歷,在他們以唱歌傳承信息中,仍保留著我們的文字沒有記載下來的中國古代先民的許多故事和歷史。再比如目前在浙江江松陽縣的客家人,他們講的許多語言,恰恰是我們宋代時期的古語。所以今天我們讀古村落的時候,不要光看建筑,需要通過這種建筑讀懂其所承載的生活方式、歷史與文化。

我一直有個想法,我們能不能搞一個文明考古。在今天中國的大地上,目前仍保留下來的270萬個古村落中,它承載中華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仍存活的文明形態。當然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由于西方文明是斷層的文明,所以他們要找到古代文明的信息,需要通過地下考古,從遺留在地下古跡中去尋找,而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有許多遠古歷史仍然存在于現代文明空間中,所以我提出對中華文明的研究,需要一種新考古,這就是從文明考古。比如說我的老家山西,鄉村保留了明清時代的許多歷史的東西。

中國的古村是被中國文化滋養的一個生命有機體,我們不把中國古村看成像今天的城市一樣,是用機器,人工生產出來的一個東西。我曾多次到福建的培田古村,這是一個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當你面對這個800年歷史的古村時,你面對的不是一堆古建筑群,而是一個可以對話的有生命的歷史老人。每個不同時期留下的不同建筑,都包含著一段歷史和故事。你看到的是這個村子800年的文化。比如我們今天講教育,目前最時髦教育方法,是要向西方大學學習的案例教學。可是,中國古代鄉村教育,不僅有通過各種民間戲曲的故事教育、也就是今天的案例教育,還有鄉村建筑本身也是教育的載體。我們今天城市空間變成了商業廣告推廣空間,而中國古代鄉村建筑空間是鄉村開慧化德的教育空間。鄉村古建筑就像西歐中世紀留下的古教堂一樣,所有的建筑風格、雕刻、牌匾等,都寓意這文化教育與傳承。中國古代主張是禮樂教育,我看完我們的許多古村落后,發現中國古代的禮樂教育滲透整個古村建筑之中。可以說我們那些古村落處處有文化,處處有教養。我們今天的城市作為所謂現代文化的載體,今天中國城市是服務于商業需要的城市,城市所釋放出的文化,是刺激你的欲望,讓你非理性消費的燈紅酒綠的商業文化信息。

所以,我們對古村落保護的設計中,應當先讀懂它,中國鄉村是一個多種因素的復合生命體。是一個區域的民族信仰,文化、科技、美學、教育、民俗等的集成體。如果我們帶著現代城市與工業化給定的碎片化思維,線性思維、解構思維到鄉村去,那么對中國鄉村保護可能會成為另外一種誤讀或破壞。如果你是搞美學,從單純美學把鄉村研究一通,又來一個搞建筑的也以現代建筑學進行一通研究,這些專業化研究也許都有各自的發現和作用,但鄉村所有的整體生命力、其中包含靈魂,卻無法找到。中國古村落不僅需要專業技術,更需要一種能夠與古村溝通的精神、一種對古村的恭敬之心、敬畏之心,這個比技術更重要。我們要切記,中國的古村就是一本百科全書,需要我們懷著這樣心好好去讀。

二、與古村生命對話需要一種還原的新哲學觀

我想談的第二個問題,我們與古村的對話需要一種還原的新哲學觀。其實我不想用這個哲學觀的概念,中國古代沒有哲學這個說法,某種程度講中國古人都是哲學家。在古代也沒有專門的文化研究院,每一位官員學者都是文化人。但是為了利用我們大家熟悉的現代流行的語言,我也用哲學這個詞。為什么要講一個哲學觀呢?我覺得在今天,我們搞鄉村文明建設與搞生態文明保護的時候,是以導致這些問題的思維,又用這個來解決這些問題。愛因斯坦有一句經典名言:以造成該問題是思維,來解決這個問題是無解的。我們今天面臨的不僅僅是無解,而且另一種新的破壞。最近幾年,幾乎每年都要到青海三江源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就有這樣的擔憂,我們今天的政府不缺錢,但是我們缺少一種對生態環境解讀的理念、哲學和新思維。我們正在以一種破壞環境的思維,設計出保護保護的政策,這樣政策可能會形成另一種破壞。我現在想,我在三江源看到的問題,是否在我們保護古村落中也會存在呢。鑒于這個思考,我們對中國鄉村活化的保護,首先需要解決的不是投資問題,而是到底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思維和哲學觀。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和大家討論。

第一,我們應該有一種對天地敬畏的信仰的哲學觀。我們今天講天人合一,其實在的農村那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種必須做的禮儀。你會發現,即使在今天,任何一個農村在一個土地上要開工蓋房子,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是祭土。我們以現代思維把叫做迷信。如果從天人合一的角度看,這不能全歸于迷信,其實這是對天地的尊重,與天地的溝通儀式。我要在這里動土建房,是否干擾了天地的生態系統,是否合適,解決這個問題,就是當代的風水先生。這就又涉及一個問題,風水是否是迷信。其實中國古代的風水理論,就是研究天地人三個系統的一種理論。我覺得,從今天講的天人對立觀所形成的不怕天、不怕地地思維看,這是迷信,但從天人合一的哲學看,這不是迷信。正是有了這種對天地的敬畏,我們才能很好地珍惜、節約使用天地給予我們的資源。而不是像今天這樣,毫無節制的占有天地給予的資源。可以說,今天人類面臨環境危機根源,恰恰是沒有對天地的敬畏心。

按照今天的思維邏輯,你有了資本、有了權力,就可以天不怕、地不怕,這樣哲學思維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今天中國古村落保護,按照這樣自然觀去進行,就會出現剛才幾位專家講,古村落開發成為沒有約束的大規模的投資和破壞。我覺得我們今天,太相信從西方引入的法治的力量了。其實中國古代也有法治,有村規民約,但這個法來自對天地敬畏延伸出的法治,古代鄉村法治比今天法治要有效的多,他們最大法是頭頂上的天,是老子所講道法天。西方法治也有宗教信仰的起作用。單純法是無法起作用的。中國古代鄉村的法制,不是從外部強注入的,是他們對天地的信仰轉化為具有內在約束的法。在南方任何一個祠堂里面,都有嚴格家法,而且這些家法不僅寫在紙是,還刻在碑上。鄉村是什么?鄉村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天地信仰的發源地,我們到鄉村去應該帶著朝圣的心去解讀鄉村,這樣你才能讀懂其中的三味,鄉村的靈魂。到鄉村搞設計的人,如果你沒有信仰,沒有這樣一種心,你再高的技術我都不相信這種設計會真的給鄉村帶來我們所期望的那些東西。

第二,是剛才我講的中國古人的天地相通的風水觀和自然觀。其實中國古代風水觀,就是基于天人和諧觀,延伸出的一種實用理論。人與天地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應該說中國古代風水理論,是從現代能量場科學角度對人與自然關系感悟與把握的結果。由于我一直關注生態理論,其實在19世紀20年代,德國有一位從事生物農業動力學研究的專家,叫斯坦納,他的研究發現地球的所有的植物,和宇宙中的星象有一一對應的關系。我國古圣賢曾講過:“一人一太極,一花一世界”,以斯坦納的理論看,這句話,不是詩意的想象,而是科學的表達。德國生物動力農業科學家斯坦納研究發現,植物的根與月亮之間有能量交換關系,植物葉和莖與太陽的能量有關系,植物花與火星有關系,植物的果實與木星有關系。植物生長與對應這些行星之間運行周期有密切關系。他按照植物與行星之間對于關系,提供生物動力理論。中國古人把我們居住地方與天地之間形成對應關系,就是德國科學家所講的能量場的關系。我們需要對古代風水理論進行新解讀,還原它本來的所包含的科學性。應該說,一個不懂中國古代風水理論人,無法讀懂中國古代的建筑。浙江松陽,有個一個大院,我看完之后,發現這個古大院,就是一個中國古代的風水博物館。你不懂風水理論無法讀它。

第三個哲學理念是以仁善文化教化為核心的心物一體觀。支配我們今天思維是兩元對立觀,就是物質與精神兩元獨立的哲學。如果我們以這樣的哲學觀,去解讀、規劃中國古村落,顯然是無法讀懂的。因為中國古代鄉村建筑是按照物質與精神兩元辯證統一的思維進行的。古鄉村留下每一棟房子、每一個物件,都包括這些古代主人寄托的精神的東西。我們現在有很高的技術模仿力。許多地方也搞了一大批模仿古村落的建筑,你會發現這些建筑是死的,沒有靈性的東西。就像我們看到一個人工造的蘋果一樣,從外部看非常像,但它絕不是蘋果,沒有蘋果的氣味,不能吃。剛才,我談到的培田的有800年歷史的古村落,這幾年來了許多大專家研究它,包括清華大學的許多搞建筑的教授,他們研究發現,這個古村建筑中有許多無法解釋的神秘的東西,現代科學無法解釋。我個人認為我這個外行可以做一些解釋,為什么,因為古代建筑的工匠,不是按照現代科技原理進行的,而是按照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物質與精神合一的智慧進行。中國古代建筑用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技術,而是古代的數術。這種數術被現代科技認為是迷信。這些數術的東西恰恰是借天地之力,不是借技術物力的原理完成了建筑設計,充分發揮天地人的智慧設計出來的東西。如果你沒有這樣思維和哲學,是無法解密其中的原理。

三、讓古村生命復活保護的若干思考

由于時間關系,只能點題。所以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怎么辦:

第一要對我們的古村要進行分類解讀。中國古村落具有高度的多樣性。你讀懂了南方古村落,到北方,發現你就又讀不懂了。中國的古村是什么,需要根據不同歷史、不同文化、不同地域進行分類研究解讀;

第二,我們要下鄉去,在保護改造之前,我們要慢讀,精讀,深讀中國的古村落;

第三,我們不要忘記,古代這些村落,沒有現代專職設計師來設計,一棟房子就是一個鄉村的匠人什么都有了。這些古匠人今天還有沒有?我們是不是需要挖掘整理民間匠人的智慧,向他們學習請教;

第四,對中國古村的研究,不要操之過急的改造,在沒有讀懂前,不要輕易改造;

第五,對世界古村落設計進行比較和研究;

第六,我們要特別關注對牧區和少數民族古村落研究。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副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村文化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午夜福利免费区在线观看手机 | 亚洲精品视在线看1 | 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亚洲精品俄罗斯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