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閆景鉑: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因素與對策

[ 作者:閆景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12-09 錄入:12 ]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糧食安全”的定義是:確保任何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為了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夠食物。也就是說在一國之內,糧食是安全的,人民群眾根據自身需求不僅能買到充足的食物,即“能買得到”,而且糧食的價格標準與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相適應,即“能買得起”。唯有如此,地方及國家的糧食才是安全的,社會才能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我國糧食安全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我國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有些地方已經實現了小康生活。當然,在中西部深山區還有一少部分農村生產的糧食還不太充足,人們群眾的生活水平還很低。總體而言,我國的糧食生產基本上還是安全的,初步實現了以7%的土地養活世界20%的人口。

近年來,盡管部分省市出現嚴重的旱災、澇災等自然災害,但整體上我國的糧食生產還是在穩步增長,糧食安全基本上得到了保證。我國的稻谷、小麥和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不過,還有一些“雜糧”還需要從國外進口。這種良好的形勢不僅得益于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種植結構的調整,而且也得益于農業科技的進步和國家對農業的補貼與支持力度。再加上,國家實施了糧食儲備戰略,地方儲備糧庫的建立與完善,國家對糧食的宏觀調控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概言之,盡管當下我國糧食的生產與需求之間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但我國糧食安全還是存在著種糧成本的攀高、糧食價格低迷、耕地撂荒等隱患,這些都將對我國未來的糧食安全帶來挑戰。

二、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

近些年來,在國家“兩個市場”的戰略下,我國糧食基本上能滿足生產、生活的需求,主要的糧食作物依靠“國內市場”就能得到保障,僅僅個別品種需要借助于“國際市場”來補充。但影響我國地方糧食生產,國家糧食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不容樂觀。

(一)工業化、城市化對糧食生產的威脅。這種緣由的產生主要是工業化、城市化對耕地的侵襲與擴張。當前,我們國家正面臨著工業化、城市化與糧食生產的博弈,一方面,實施強國戰略必須發展工業,推進城市化,以促進經濟的崛起與國家的復興,另一方面,保障民生,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還必須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無工不富”與“無糧不穩”同樣成為當前各級政府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國家一再強調要確?!?.8億畝”耕地紅線,可是在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下,農業有效耕地面積在不斷銳減,如何守得住這“18億畝”的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十分脆弱。當前,我國各地農村的集體經濟力量很薄弱,那些建設于集體經濟時代的農田水利設施早已年久失修,抗災抗旱能力越來越薄弱,甚至有些農業基礎設施長期缺乏有效的管理,早已經千瘡百孔,成為廢墟。盡管國家目前已經察覺到這種緊迫感,也投入了資金等,試圖改善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但農民在旱災、洪澇的侵襲下依然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偏遠的山區。最近幾年,干旱不時侵襲我國西南地區,造成耕地受旱、作物受旱,甚至人、畜飲水困難。這種現狀直接影響了我國農業的生產和糧食的穩步增長,從而對我國地方乃至全國糧食安全造成沖擊。

(三)農業生產成本的增大導致農民種糧積極性下降。近年來,由于化肥、農藥、農用柴油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農民種糧成本也大幅增加,不可避免地影響到農民種糧的熱情。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當糧食價格上漲時,全國上下會出現一片“抱怨聲”,農民不斷受到責備,似乎農民已經影響到了“國民”的生活水平??墒?,當農民的生產成本不斷加大時,種糧不賺錢甚至虧本的情況下,可又有誰會“憫農”呢?尤其,當農民在自然災害面前,顆粒無收時,誰又能體味到農民的“痛苦”。因此上說,當農民種糧的收入遠低于打工收入時,當生產資料的漲幅遠遠大于糧價的漲幅時,農民寧愿土地荒蕪,也不會再去投資的,這種狀況會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會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

(四)農業科技的推廣還很滯后。農業科技是促進糧食增產的重要力量,是農業生產的“軟實力”。盡管在歷史上農業科技一度成為推動我國糧食生產的主力軍,在促進糧食豐收,提高農產品供給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仍然不強。突出表現在,一是農業科技在農村的普及還處于自發狀態,缺乏政府的有有效推廣與實施。例如,農民對作物種子的選擇,完全是依靠街坊鄰居的影響,缺乏國家的宣傳與指導。二是農業技術服務人員不足。現在,國家對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采取“逢進必考”的措施,造成農業院校的畢業生從事基層科技開發與推廣的人越來越少,農業科技推廣缺乏新鮮的血液。當前,鄉鎮政府懂農業生產的人可謂像孔乙己碗里的茴香豆一樣,“多乎哉,不多也!”三是國家對農業科技創新的財政支持力度還有限,一些農業科技人員往往被抽調去從事鄉鎮其他公務,例如,計劃生育、招商引資等。另外,國家對農村搞科研開發的農民缺乏有效的獎勵、扶持措施。

(五)國家的糧食調控體制還不健全。隨著我國糧食流通體制的市場化改革,國內市場放開了糧食收購與價格,那么如何在市場經濟情形下確保糧食安全是很值得探討的課題。例如,當國家利益與糧食企業的利益產生沖突時,糧食企業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很難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目標,甚至乘機抬高糧價,再如,地方糧食企業壓低收購價格,農民的利益難以保障,從而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再如,有些糧食企業不執行國家政策出現“虧庫”等等,這些直接威脅到國家糧食安全。

三、對策與建議

(一)工業化、城市化不能以犧牲耕地為代價。當前,如何打破“魚和熊掌兩者不可兼得”的定向思維,從而實現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業協調發展是一個最值得研究的問題。農業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而耕地就是農業的基礎,確保全國“1.8億畝”耕地紅線不減少的責任重大。當前,我們一方面要面對工業化、城市化對建設用地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還必須以農業的相應發展為基礎,確保農業耕地面積不減少。要化解這對矛盾,我們必須想法設法實現農民的城鎮化,增加農民的就業崗位,促進農民的有計劃分流,另外,還要加強對農村土地的整治復耕,減少空心村,使農村的有效耕地面積在不斷“增多”,為農業生產打下物質基礎,也為工業化、城市化提供有效的建設用地。當然,這一切需要循序漸進,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一方面要杜絕“圈地”的工業化,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趕農民上樓”的急功近利做法。

(二)加快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提高農村預防災害的能力。政府應該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一方面要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修建與維修,另一方面要安排人員加強管理,不能“形同虛設”。例如,近期要制定水庫除險加固、防滲漏的目標,合理實施抗旱的機電工程,完善農村輸水、灌溉、泄洪、排澇、病蟲害的治理工程,增強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為糧食增產、增收做好“硬件建設”。

(三)規范農資市場,吸引農民對農業的投資。當前,農資產品價格上漲是導致農業生產成本上漲的主要因素,而工業品的價格上漲也是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只有使農資價格回歸理性位置,才能確保農民的種糧成本下降。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民良種、施肥、灌溉、農機等農業生產的補貼、同時,還要規范農資市場,打擊假冒偽劣的農資,對農資的價格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預”,尤其要發揮農村供銷社對農資供應主渠道的作用,創新經營思路,例如,供銷社可以實行“淡儲旺銷、直供直銷、連鎖經營、組合配送”措施,在農村建立農資配送連鎖網絡,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確保農資“質美價廉”,以便改變農民“種地貴,糧食賤”的局面。

(四)加大農業科技的普及力度,切實轉變農業生產方式。今年初,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農業科技的作用,并制定了具體措施,這是好的開端,說明政府已經關注到農業生產離不開科技的作用,尤其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在發展現代農業的進程中,農業技術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原動力,是提高糧食產量的“核心武器”。因此,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步伐,需要鼓勵號召農業院校的畢業生投身到農村去,國家為其解決編制問題,促使現有農業科技人員“專業化”,杜絕抽調或換崗情況。同時,政府要通過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種糧技能,培育新型農民。另外,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創新,注入資金,以及政策上的扶持。

(五)完善國家的糧食調控機制,落實糧食安全責任。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探索和完善國家糧食安全體系,不僅意義重大,而且勢在必行。當前,政府要探索和完善國家糧食儲備制度,要充分發揮國家糧食儲備庫的市場主體地位,真正發揮其“調控”市場的能力。國家在發展個體、私有糧食企業的的同時,加大自身建設,增加科技含量,尤其防腐力度,避免國有糧食企業“名不副實”的現象,監控個體、私有糧食企業“囤糧”而造成糧食市場波動的情況。這些都離不開糧食市場的規范,以及監督的到位、責任的明確,甚至構建完善的責任追究機制。另外,針對我國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的現狀或者部分糧食品種不足的現實,國家可以充分發揮國外市場的作用,通過訂單的形式或者建立“境外糧食基地”或加工企業等形式,為國內提供充足的糧食來源,以滿足國內的需求。當然,地方政府或者糧食企業也可以“走出去”“引進來”,在區域外建立糧食生產或加工基地,以改善本地區糧食短缺的現狀。

目前,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因素很多,本文所談到幾點建議還不成熟,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確保糧食安全的路程還很艱辛。當下,我國很多地方都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例如,作為農業大省的河南正在探索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相信不久的將來“河南模式”一定會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邁出開創性的一步。

作者簡介:閆景鉑,研究員,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科員。


來源:第二屆隆平國際論壇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七月丁香婷婷婷综合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亚洲人成日本片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看精品视频 | 最新欧美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