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縣普滿鄉推進土地流轉的經驗與做法
普滿鄉位于嘉禾縣東北部,國土面積69.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萬畝。素有“煙庫”、“糧倉”之美譽,是全國現代現草農業示范基地、全國萬畝優質高產水稻連片示范區、全省現代農業綜合產業示范園、全市農業農村綜合改革集中示范區。2015年來,普滿鄉在市、縣兩級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指導下,充分發揮農業農村綜合改革集中區的優勢,以石角塘村為示范帶動,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按照“三權分置、有序流轉、適度規模經營”的原則放活土地經營權,力促全鄉土地大流轉。2015年全鄉5個村的14個組實現了土地經營權流轉,共新組建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社10個、新增流轉土地7600畝,土地流轉紅利正逐步惠及千家萬戶。走出了一條以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新路子。其主要做法是:
一、頂層設計、高位推動
普滿鄉在充分試點和調研基礎上,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有力的高位推動。一是加強領導。為扎實有效的推進全鄉土地流轉工作,鄉里經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任常務副組長的高規格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的土地流轉方案,并落實土地流轉政策措施,確保土地流轉工作順利實施。二是精心謀劃。在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廣泛征求村組干部和群眾的意見的基礎上,依據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要求,確定了以推廣“石角塘模式”為主多種方式并存的工作方針,并及時制定和下發了《普滿鄉關于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實施方案》等指導性文件。三是強化組織。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研究部署,親自抓好落實,同時配齊配強專職人員和專門力量,做到專人、專職、專抓,全面掌握土地流轉動態,及時總結和交流農民群眾在土地流轉實踐中創造的好形式、好經驗、好做法,經常研究土地流轉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加強對具體工作的指導,為土地流轉提供強力保障。四是落實責任。把土地流轉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嚴格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要求各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必須深入農戶靠前指揮、調度,處置問題,化解矛盾,掌握本村的情報、信息動態,認真研究土地流轉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化解矛盾、及時解決問題,把土地流轉工作納入年終綜合目標任務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層層分解任務建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制。
二、廣泛宣傳、形成合力
以堅持群眾路線、堅持依法辦事、堅持正面導向為原則,做到既大膽探索,又積極穩妥。充分利用廣播、手機短信、微息公眾平臺、宣傳欄等形式做好政策措施的宣傳解讀,為使這項工作再加壓、再升溫,我鄉又召開了全鄉黨員、組長以上干部參加的動員大會,并要求各村也要及時召開村組代表參加的會議發動和動員群。同時,就“石角塘模式”和扒塘、丹楓經驗重點宣傳、推介,讓廣大群眾切切實實的感受到成立土地流轉合作社的好處,讓群眾自覺參與到工作中來,全面形成以鄉、村、組三級聯動的責任格局。
三、創新體制、激活要素
創新機制體制,進一步激發土地要素的活力。一是積極培育新型主體。大量培育專業大戶,積極引導種養能手流轉土地,擴大規模,向家庭農場和現代農莊升級轉化;扶持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實行規模化經營,壯大經濟實力,增強服務帶動能力。二是建立健全服務平臺。建立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絡,逐步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交易、信息發布、政策等平臺,及時發布土地流轉信息;健全土地流轉政策服務平臺,建立鄉、村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每個村設立1名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員,為土地流轉提供合同簽訂、合同鑒證、政策咨詢、價格指導、糾紛協調等服務,規范流轉行為,規范流轉合同,規范檔案管理。三是積極引導合作社規范管理。按合作社法的規定制定章程及相應的管理配套制度,選舉設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管理機構,規范合作社理運行,確保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為運作規范、發展迅速的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為加快土地流轉奠定堅實基礎。
四、示范帶動、集中突破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群眾最能被身邊的人和事感動。一方面讓群眾現身說法。組織村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石角塘、扒塘、楓木地等成功實現土地流轉的村參觀學習經驗,親身體會到土地流轉所帶來的好處和實惠。一方面大力創辦辦示范點。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在各村條件成熟的組或自然村先行開展土地流轉工作,以點帶面、集中突破。另一方面出臺獎勵政策。對整村整組實施土地流轉成立合作社的,按社員人數,每人10 -20元的標準撥付工作經費給合作社;對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機構健全,運轉正常,驗收合格的村給予1-2萬元的獎勵。再一方面實行政策傾斜。集中資源優勢,鼓勵土地流轉,助推農業產業發展。對實施土地流轉的村組,在土地開發利用、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獎補資金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
五、分類指導、整體推進
經過幾十年的承包到戶,情況千差萬別,現在要重新集中起來進行股份化合作經營,各種問題很多,不能搞統一模式、一刀切,只能在尊重民意和農戶自愿的基礎上,根據各村組的實際情況,分類實施。在推行土地流轉的前期,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民愿,依照原有到戶面積,根據現實變更,結合本地實際,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由本集體成員民主協商,自主確定,包括入股面積的共同認定,流轉方式及分紅方式的確定,招標的形式和每輪流轉的期限等,采取農戶都能接受的方式方法確定股份面積。比如說,有些村民的土地已經建房、有的已經退耕還林、家庭人口不平衡,按人口重新確股份難以實行的村,可以采取以家庭為單位按現有土地來折合股份;比如說,有些群眾經濟條件差的村,可以采取集體先不留存,然后逐年提高到相應比例的方式等有效方式方法,實現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廣的整體快速推進。
(作者單位:嘉禾縣委改革辦、嘉禾縣城鄉一體化辦公室)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