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文勇:如何面對錯綜復雜的土地承包關系糾紛

[ 作者:劉文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05 錄入:吳玲香 ]

關心中國土地政策的讀者都了解,我國農村土地確權政策有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原則。但在中國城鎮化帶來的村莊人口變遷中,不得不面對逐步衍生的土地承包關系糾紛。

逐步興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種糧大戶及專業合作社等)的發展,從客觀上產生了更多的農地流轉的需求。但土地流轉相關手續的普遍不規范易于引發土地流轉糾紛。據農業部公開的調研數據顯示,農戶轉入土地的原因主要是親友委托或村集體統一安排流轉,流轉合約普遍不規范,合約形式多種多樣,且合約期限不固定,這顯然隱藏了大量的糾紛風險。這一問題的解決,有賴于鄉鎮和縣級土地流轉交易平臺的發展,來規范土地流轉的流程。然而,這依舊治標不治本。

更加基礎的工作還應該集中到土地確權上來。梳理歷史對土地承包起止時間確定問題、土地實測面積與原承包合同面積有出入的問題、流轉與征占土地的確權問題、涉及流動人口的確權問題等,提出具體處理方案。事實上從短期來看,土地確權工作會引發少量土地爭議與糾紛:由于歷史遺留等問題,在農地確權工作中,很可能會出現爭議地塊,但從長遠來看,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對農村土地產權的明晰化,通過確權過程和對確權結果的權證發放,使歷史遺留的土地糾紛問題被集中地順利解決,有利于農村土地產權的長期穩定和后續土地糾紛數量的降低。

總的來說,針對農村土地糾紛問題,要從源頭上減少土地糾紛的發生,需要進一步完善農戶土地在承包、流轉和征占過程中的規范性,明確農戶承包地的權屬關系,規范農戶土地流轉交易,依法開展土地征占。

對于已經出現了糾紛的地區,亦不必諱疾忌醫,要將其視作一種理清土地關系的機會,調研顯示目前土地糾紛主要通過糾紛雙方自行調節或村委會調解解決。調解是現階段農村土地糾紛最基本、最為農民接受的方式,但其弊端在于缺乏規范性、村集體工作壓力較大、調解所需時間較長,一些情況復雜的糾紛也很難通過調解解決。因此,今后需要完善土地糾紛解決工作機制,在調解的基礎上,建立縣鄉統一的糾紛解決規定與流程,增加仲裁等多種糾紛解決方式,加快糾紛解決時間,提高糾紛解決效率。

更重要的是,土地糾紛解決過程中,要全力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合法、合理、合情地解決糾紛,提高農民對土地糾紛解決結果的滿意度。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6-04-0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在线第1页 | 欧洲亚洲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日韩AV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精选视频一区动态图 | 午夜免费看日本女人打野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