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久鋒:產業扶貧合作社如何發力

[ 作者:劉久鋒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13 錄入:吳玲香 ]

——貴州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效應觀察

編者按: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離不開優勢高效產業的支持。產業扶貧,不但要選擇一個好的產業,還要將貧困地區的農戶組織起來,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具有明顯的生產組織優勢和經濟帶動優勢。通過對內服務、對外經營,可以減少生產的盲目性,有利于增強市場競爭力。合作社要在產業扶貧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楊長香,貴州省玉屏縣田坪鎮長沖垅村村民,是2014年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2015年,她家將12畝土地入股,季節性務工收入3萬余元。該村精準扶貧監督立卡戶鐘傳應家,17畝土地入股合作社后,季節性務工收入達4萬余元。由貧而富,源于該村成立的聯農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在脫貧攻堅戰中,合作社能發揮怎樣的效應?要發揮這一效應需要突破哪些瓶頸

合作社+貧困戶找準產業扶貧的藥引子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為艱巨的省份,有493萬貧困人口。產業扶貧是確保脫貧不返貧的有效方法,建在產業鏈條上的合作社是產業扶貧的藥引子

羅甸縣羅悃鎮是貴州有名的綠殼雞蛋的生產基地。該鎮成立了綠殼蛋雞專業合作社,從事綠殼蛋雞和土雞孵化、育雛、銷售。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貧困農戶)+金融+基地+扶貧的模式進行生產經營。合作社負責人姜幫琴說,社員年均收入在3萬元以上。今年預計將出售綠殼蛋雞脫溫苗30萬羽,土雞苗5萬羽,年產值達350萬元以上,純利潤在100萬元左右。

對我們來說,光給錢不一定管用,關鍵還得給條致富的路子。開陽縣南江村貧困農民聶中華說。

南江村種聚富硒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以貧困戶+農戶+專業合作社的模式,開展大戶帶小戶、老戶帶新戶、合作社幫帶困難戶結對幫扶活動,不僅帶動80多戶村民增加了收入,更為貧困戶找到了脫貧的出路。

為了做大做強扶貧產業,威寧縣先后注冊了農民專業合作社1135家,注冊資金17.5億元,惠及群眾10多萬人。如今,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威寧農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能人帶動,服務社員將小農經濟嵌入產業化鏈條

曾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的長沖垅村村民楊長剛返鄉后,2012年,帶領村民成立了聯農合作社,由合作社出資335萬元,流轉1500畝土地種中藥材。采取分散管理經營、統一銷售的模式,帶動該村及周邊農戶種植中藥材1000畝。

集體經濟至關重要,只有擁有實力,才能幫助鄉親解決問題。楊長剛說,合作社采取“433”模式,帶動農民增收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即40%繼續投入產業發展、30%投入村級公益事業、30%作為員工獎勵。

清明時節,老林村種養專業合作社董事長何權正帶領村民們在泡冬坪畜牧種草基地里種紅高粱飼草。該村158632人,2016年仍有貧困戶79戶,貧困人口232人。

村集體經濟性質的種養專業合作社成立后,采取黨支部+合作社+養殖大戶+貧困農戶模式,發展生態畜牧業。我家去年出欄山羊15只,收入3.75萬元,人均收入6000多元。該村沙田組農民李云榜說。

村黨支部書記田維榜說,通過合作社帶動畜牧業發展,實現了全村人均兩頭豬、三只羊,今年完全可以實現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79戶貧困戶脫貧,從貧困村出列。

貧困農戶成為產業工人,收獲的不僅是土地流轉租金和務工的收入,還有觀念的更新。

在江口天堂紫秋果業合作社基地,農民在施肥剪枝、整理排水溝、立鋼架棚,忙得不亦樂乎。基地責任人劉慶仙說:過去是祖輩種什么,咱就種什么。加入合作社后,是先接訂單再種地,眼睛盯著市場種。通過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真正將小農經濟嵌入了產業化的鏈條。

威寧縣草海鎮同心村有近20年白蘿卜種植歷史,但散戶種植經常會遇到選種不優、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草海鎮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后,實行訂單種植,賣難問題再也沒出現過。

多數合作社勢單力薄推動聯合轉型是必由之路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目前貴州貧困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但以合作社指導、社員單戶種植的模式仍是主流,合作社發展的瓶頸對其產業扶貧效應的發揮也存在制約。

多數合作社銷售、加工、運銷、儲藏服務能力滯后,輻射帶動能力較弱。特別是合作社普遍缺乏先進的人才和管理理念,資金困難也較為突出。

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的金土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著全村4000多畝耕地,成立了6個子公司和協會組織,卻沒有一個專業管理、技術人才。隨著合作社的日益壯大,僅靠幾個農村能人已經無法管理。農民有土經驗,但我們沒有管理合作社這樣類似企業的經驗,這才是我最擔心的問題。合作社負責人左文學說。

多位合作社負責人表示,國家要能幫助解決幾個人才比給多少錢都重要。左文學期盼國家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培養一批合作社發展需要的管理人才。還有合作社負責人建議,可效仿大學生村官,政府給予一部分補貼鼓勵合作社招聘大學生。

貴州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楊延認為,相對于企業來說,合作社是一個較為松散的組織,運轉難題也多。與相關企業簽合同都很困難,到銀行辦貸款也不行。2012年,貴州省成立了合作社聯合會,期待能對整合資源、提高發展效率起到積極作用。

有專家建議,應根據各地產業發展現狀,研究制定有關政策,支持合作社加快聯合與轉型,特別是發展壯大各地主導產業的合作社聯社。并在職業經理人雇傭、基礎設施建設補貼以及金融中介服務等方面,優先向產業方向明確、覆蓋農戶范圍廣、輻射帶動力強的合作社聯社傾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 20160412   05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国产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亚洲美女性爱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日本国产三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