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渝中區檢察院近日發布了《2015年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年度報告》。報告顯示,當前以潛規則為名,受賄、索賄現象仍然不在少數。個別領導干部認為,逢年過節收些禮品、禮金是人之常情,并不為過,最多算是違紀;更有甚者,對于“吃回扣”“拉關系”等認為是市場“潛規則”、是社會普遍現象,難以自律。(檢察日報 2016年5月3日)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表明了黨中央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要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從自身做起,立“明規矩”、破“潛規則”,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進政治生態不斷改善。
在如此的高壓態勢下,腐敗問題依然存在。多數領導干部有所收斂,但部分領導干部仍心存僥幸,將“四風”問題改頭換面、花樣翻新,出現各種變異:入股、理財、借錢、找人幫忙……潛規則,就像看不見的手,表面上無影無蹤,實際上卻無處不在。
筆者認為,根除潛規則、撕破“關系網”,我們必須從源頭抓起,不給其留下任何進出的余地。怎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消除“潛規則”呢?
思想的閥門要擰緊。黨員干部,必須要講黨性,守規矩。這個規矩就是黨紀國法。只有修身正己,才能不受腐化思想的侵蝕。如果黨員干部都能帶頭遵守規則,形成自覺抵制“潛規則”的政治生態,“潛規則”也自然無從溯源。
規章制度不留漏洞。各單位和部門在立規矩、定制度時,不用去找“度娘”,都結合自身實際細化實施辦法,讓制度真正管用,好用。在制度貫徹過程中,也要嚴格按規矩辦事,發揮出其廣泛的震懾作用,這樣一來 “潛規則”便無處藏身并逐漸消亡。
監管制度放在陽光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公開”是最佳的消毒液。只要將黨和國家的各項事務置于陽光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社會監督等,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態度驅散潛規則的陰霾,就能看住“潛規則”進出的門,防止其肆意橫行。
規則不是針對個人而定,是一個社會、一個群體的行為依據。一個人的力量消除不了“潛規則”,只有上下聯動,在全黨全社會中形成守紀律、講規矩的濃厚氛圍、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這樣“潛規則”才能失去市場。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茅壩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