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落馬得多了,也不乏有“學者型官員”夾在其中,寒窗苦讀也好、組織培養也好,這么多年熬到了那么高的位置,一朝落馬,實在讓人惋惜。
近幾年,“學者型貪官”落馬的案例屢見媒體。從“四川省原副省長李達昌挪用1億元專款”到“農業部財務司原司長孫鶴齡涉及藍田股份造假”,哪一個不是擁有高學歷、高官位。
“學者型官員”落馬已為其他官員敲響了警鐘,勿以職權牟取不法利益,否則胸中徒有一肚子的“墨水”,也不能為黨為民服務,豈不悲哉!學者成為官員,能力不濟尚能得到同情的理解,若在德行方面出了問題,對公眾期望與信心則是極大的打擊。
一些官員是假學者、真貪官,不過是蹭得一個學者身份,善于長袖善舞,這些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他們認為被人稱贊“有學問”或者“有學者風范”是倍兒有面子的事。在這個官場文憑泡沫化的今天,身為官員的人想弄個碩士學歷、博士學歷并非難事,其實也只不過是活脫脫南郭先生而已。還有一些是學識及各方面能力都很強,但道德品質卻不達標,這就可能導致他們利用自己業務方面的“高素質”作為謀取私利的工具,這些官員權力意識強,名利思想重,并且學歷高、交際廣,一旦他們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權力,為了實現自己的物質需求,就會以權謀私,進行權錢交易,歸根結底還是其德行修養不夠,才大德小,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提倡“官員學者化”本身并沒有錯,但必須注意的是,在對干部的選拔任用及管理過程中,絕不能把學識奉為萬能,忽略對官員道德品質的考察。有學識并不等同于有素養,還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有遠大的胸懷。“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始終保持思想上的純潔,才能堅強自己的意志,抵擋形形色色的誘惑,不會迷失方向。
官員就是人民公仆!想當官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去做官!
作者單位:北川縣住建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