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引領當前經濟新常態的重要舉措,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來促進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和新型消費業態,必須積極響應國家和農業部的戰略部署,通過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共享發展等方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創新發展,促進結構優化
創新發展是我國經濟圖剖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當前,我國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消費需求由原有的保障性消費更多地轉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消費者對中高檔產品的需求熱烈。而按照國際旅游經濟規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上,便具有強烈的旅游消費需求,市場也進入爆發式增長 期。因此,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作為新的消費熱點,必須抓住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帶來的戰 略機遇,支持和引導要素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集聚。
1不斷推進技術創新
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與現代休閑農業技術相結合,從根本上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效率提升和升級換代,以技術創新保障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2不斷推進產品創新
結合消費者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深度開發農產品及農產品加工品產品創新,推動農作物觀光、農藝園藝、農具運用、農家體驗、農耕文化等多種休閑產品創新,促進產品結構優化。
3不斷推進市場創新
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為基礎,開展雙向市場開拓,打通國內外市場,統籌城鄉二元市場,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供需平衡。
4不斷推進品牌創新
加強品牌管理與品牌推廣,著力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著名品牌,促進品牌結構優化。
通過創新發展,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技術體系優化、管理制度優化、產品結構優化、市場結構優化和品牌結構優化,提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有效供給能力,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綠色發展,推動產業轉型
綠色發展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钚境的基本理念,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也是調整結構、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的根本路徑。針對包括糧食豐收但是農民不增收、以透支生態環境為代價換來的不可持續的農業生產產能等一系列問題,必須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以推動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入手,充分發揮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開發農業資源、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等優勢,大力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從整體上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①向資源節約型產業轉化;
②向環境友好型產業轉化;
③向生態培育型產業轉化;
④向質量安全型產業轉化。
要改變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的高投入、高產出模式,減輕 對耕地的過度消耗狀況,必須加大耕地質量保護力度,推動農業生產向保證農產品、農產品加工產品及服務質量的產業發展上來,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品質控制,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業態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新型業態,發揮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推動意義。
①從農業內部融合發展來看,休閑農業在休閑園區內實行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產加銷統一,利用動植物的互利共生關系,有利于培育推動傳統種養殖業調結構、降成本、實現農產品的就地轉化增值的新型業態,有利于培育農業三廢的生態化綜合利用的新型業態,有利于培育提高土壤的有機質、提升農產品品質的新型業態。
②從農業產業融合發展來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促進產業鏈延伸,形成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物流、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通過產地加工型發展培育本地農副產品產加銷一體等新型業態;通過產地直銷型自行組建產品直銷店,培育特色自產農產品和自有品牌等新型業態;通過旅游消費型鼓勵城市人進入農村消費,培育新型鄉村旅游消費業態,在實現農民的增收的同時,也降低農產品的價格成本,全面推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③從多業態融合發展來看,為應對消費者的需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推動產業范圍的拓展,在農村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與農村文化的基礎上衍生出各種復合型的新型業態,農業功能也隨之向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態功能擴展,從而進一步培育形成新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實現多業態“消化融合”、共同發展。
通過農業內部、產業之間、多業態的融合發展,不斷培育新業態,調動農業發展積極性,培育了新的增長點,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共享發展,補齊農業短板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動力之源。共享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經濟穩定長期增長的本質相一致,要繼續保持經濟持續的中高速增長,就要以包容共享的理念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讓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成為農村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1補齊就業短板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從供給端進一步釋放勞動力市場活力,有利于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有利于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有利于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有利于實現農村社會穩定發展。
2補齊產業短板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打通了農業的產業鏈、延伸了農產品價值鏈、融合了一二三產業發展,為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創業創收提供了可靠路徑,彌補了農業產業發展不全的現狀,從供給端發力,補齊了產業的短板。
3補齊事業短板
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可以促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設施、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為農民的社會福祉提供保障,補齊農村社會事業的短板,成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的“重頭戲”,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拓寬農業農村發展空間,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總之,針對當前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結合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特點,從供給側入手,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革措施和具體的實施途徑,堅持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融合發展、共享發展,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業概覽》第28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