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以鄉(xiāng)下老家富有“風景古樹”而自豪:雪峰山東麓火鞍嶺的五棵古樹被鄉(xiāng)親們尊稱為“五松大夫”;望云山上的兩棵十米高的“夫妻古柏”相依相偎,被視為夫妻恩愛的象征;村東頭那棵古樟巨傘似的庇蔭一方天地,被視為村里的“保護神”;村西北水塘邊的古桂樹枝繁葉茂、年年秋來“飄香十里”,被視為村人的“聰慧之源”……古樹成就了老家的美景,也讓鄉(xiāng)親們有了向外人夸耀老家的資本,如若有一天發(fā)現(xiàn)村頭的那棵樹不見了,這定然會引來無限的惆悵——因為古樹陪伴人們成長,給予了童年無數(shù)的快樂,留下了許多美妙的回憶,更寄托著無盡的鄉(xiāng)愁。
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家古樹因無人保護相繼倒塌、消失:“五松大夫”因山火燒焦三棵;“夫妻古柏”2008年被大雪壓斜后無人救護,最終倒塌;古樟“保護神”因村民修房挖斷樹根,危及生命;“飄香十里”的古桂樹則由于長年累月的水流侵蝕,蟲蛀病害,早已樹傾枝摧,桂香已一年不如一年濃烈了……有道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古樹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是鄉(xiāng)村不可多得的自然遺產。不論是從歷史還是從文化的角度看,它們是“活文物”、“活化石”,蘊藏著豐富的政治、歷史、人文資源,是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志。如若不保護好先輩傳承下來的古樹,那就是當代人的失職。
如今黨中央號召國民要保護鄉(xiāng)愁,建設美麗的鄉(xiāng)村,古樹屬于鄉(xiāng)村的最美的一部分。保護古樹,就是保護一個地方的歷史、風土和文脈。如今,政府已十分重視城市古樹的保護,全國各地還曾出現(xiàn)過令人溫暖的保護古樹的故事:去年九月“央方網”報道《湖北襄陽舊城改造,花400萬保護323歲古樹》;前年十一月的《信息日報》報道“40萬元保護一棵古樹,彭澤投巨資在小區(qū)中拆民房,為古樹騰空地贏得一片點贊”……許多地方已印發(fā)《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的通知,不少城市的古樹古木皆掛上標有樹種、樹齡及相關典故等內容的“身份證”。在城市里,保護古樹早已成為市民們的共識,可是在鄉(xiāng)村,特別是在偏僻的鄉(xiāng)村,政府對鄉(xiāng)村古樹的保護還處于“三無”狀態(tài):無古樹保護的專業(yè)機構,無專業(yè)人員,當然更無古樹保護專項經費。當務之急是需要在國家層面立法,讓全國各地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古樹都能得到法規(guī)的庇護。
筆者認為保護鄉(xiāng)村古樹可分三步走:一,基層推薦,全面普查,各市縣鄉(xiāng)鎮(zhèn)建立鄉(xiāng)村古樹檔案;二,保護重點,科技下鄉(xiāng),讓林木專家考證,給古樹掛牌,介紹古樹樹齡、品種、用途及保護的意義;三,責任到人,定期“體檢”,反饋信息,做好日常保健與養(yǎng)護工作。當然,對于那些特別有價值的古樹還應調查、挖掘與古樹相關的歷史文化傳說與典故,出版古樹名木畫冊,為古樹立碑作傳。
作者地址: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zhèn)泉塘中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