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羊年,一種說不出的郁氣陣陣回腸;進入五月,一種傷感獨自心中流淌;轉身六月。一種惆情仿佛在牢房。親在何方?友在何方?六十年清楚,忽然一片迷茫!問爸、問媽,黃泉不知兒斷腸!問天、問地,靈魂深處更荒唐!節點到了,節點到了,自作寒穴造墳場。一切都是自己錯,千萬不要斷脊梁。不義之財本不義,取之用后是硬傷。”寫下上述詩句的,是滁州市委、市政府督察組原副組長程錫蔓,這是他在接受組織調查期間寫下的一段發自肺腑的悔悟。(人民網安徽頻道 6月2日)
洋洋灑灑。程錫蔓的賦詩懺悔,少了其他落馬官員哀聲哭嚎、祈求寬恕的所謂肺腑之言,少了“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相信,我一定會重新做人、遵紀守法”,的確充滿詩情畫意。然而,人生不允許假設,更不允許試試再來,歷史不可以重演,現實也不可以重來。雖然被譽為平時口若懸河,視錢財為糞土的大“才子”,但在公然索賄,數額巨大,身陷囹圄、鐐銬加身時才悔恨不已,也難掩欲望“污染”。問爸、問媽、問天、問地皆為無用,“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自己種下的苦果還得自己品嘗。
懺悔,一直以來都是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梳理近年來的多篇報道不難發現,無論是落馬官員公開表示懺悔,還是當庭發表自白、書寫悔過書;抑或是身陷囹圄撰文回顧自己的貪腐史,剖析個人貪腐原因;或是大打悲情牌“我是農民的兒子”等等如是,以此來博取同情。其實,每一個案件的背后,都是發人深省的一面鏡子;每一個懺悔落馬官員都是前車之鑒,不敢說懺悔是否能讓所有的領導干部獲得感觸,把“警醒”變成“警示”,給自己的所作所為敲警鐘,但希望的是所有領導干部能從懺悔中有所感悟,及時亡羊補牢、懸崖勒馬,能以此為鏡,照出自己的得失。
誠然,無省思則無懺悔;無懺悔,則難言真正的改造與寬恕。程錫蔓能賦詩懺悔,與其他落馬官員力求雷同、形式化,甚至主動要求雷同、參照書寫樣本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至少說形式有所變異,“才氣”有所顯露,但可怕的是思想被欲望“污染”。這也給我們的監督部門以警醒,如何分析眾多懺悔書,從中窺探出部分領導干部墮落腐化軌跡的相似性,給反腐以啟示,給其他領導干部以警示。
“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為官者不擇手段的攫取不義之財,終將會走上不歸之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紙是包不住火的。不論怎樣去裝飾、掩蓋,都只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一旦東窗事發,最終還是難逃法網。由此可見,所有官員都須時刻謹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就算賦詩懺悔,也難掩欲望“污染”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從高高在上的人生巔峰,到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從人生起伏跌宕,到落馬懺悔的一念之間;從車前馬后,到身處高墻電網。回溯像程錫蔓一樣的眾多落馬官員的貪腐軌跡,再次印證,貪欲往往是逐步膨脹的,腐敗通常始于“小節”。“小節”不守,“大節”必失。一時糊涂、一念之差、一著不慎,長此以往,便會積重難返,貪欲如洪水奔騰,一發而不可收拾。到最后,就算賦詩懺悔也難掩欲望“污染”。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