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贛州市在尋烏、安遠開展“農家書屋+電商”建設試點,成效明顯。各個服務站點平均每月借書量增長3倍,兩個試點縣電子商務交易額70%來自農家書屋。“冷清的書屋熱鬧起來了!”5月27日,江西贛州市安遠縣孔田鎮農民鐘春梅在網店忙得不亦樂乎。網店開在鎮上的農家書屋里,鐘春梅說:“這里網絡免費,桌椅齊全,還有政策咨詢、技能培訓等服務,定期能參觀學習,小書屋就是我的‘黃金屋’。”(6月12日《人民日報》)
為解決基層農民“買書難、看書難”,開展“全民閱讀”,打造“書香社會”,從2005年第一家農家書屋在甘肅建成以來,全國已建成60.0449萬家,基本覆蓋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這項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歷史性地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農村的讀書難、看報難的問題,農家書屋因此被譽為“家門口的圖書館”“孩子們的第二課堂”。政府對“農家書屋”的投入數目是巨大的。據統計,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后,全國共計配送圖書9.4億冊、報刊5.4億份,音像和電子出版物1.2億張。然而,據近來一些媒體報道,作為我國“文化下鄉”的一大窗口,肩負著解決農民讀書難的重要使命的“農家書屋”存在利用率不高、來看書的農民不多、選配圖書不符合農民需求等問題。有的報道甚至用“門可羅雀”來形容農家書屋的境遇。8年前贛州市就啟動的“農家書屋”這項文化惠民工程,隨著農村人口結構、群眾生活習慣的變化,也面臨著資源閑置、門庭冷落的窘境。
一邊是“農家書屋”的人氣不高,一邊是農村電商接入難,如何激活“農家書屋”?這在考驗著基層政府的智慧和能力。去年九月,贛州市在尋烏、安遠開展“農家書屋+電商”建設試點,探索通過“農家書屋+電商”的形式,盤活現有“農家書屋”和基層文化信息服務點等資源存量,將其建設成為具有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功能的新型農村文化平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與電商產業融合發展。結果很快取得了成效。如今各個服務站點平均每月借書量增長3倍,兩個試點縣電子商務交易額70%來自農家書屋,真正把一個死氣沉沉的“農家書屋”變成了一個生機勃勃的“黃金書屋”。難怪贛州農民歐陽發勝說:“農家書屋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不僅書屋的人氣旺了,還帶旺了村民致富的熱情,聚起農村電商的財氣。”
總之,贛州市“農家書屋+電商”的探索,一方面激活了門庭冷落的農家書屋的資源,讓它們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為農村電商接入提供了一個平臺,為“大數據”時代滲入農村邁進了一大步。當然,這也為盤活“農家書屋”樹立了一個生動的標本,值得全國各地基層政府借鑒、學習和推廣。
作者地址: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泉塘中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