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農業發展方式迫切需要根本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迫切需要加快改善,農民盼發展盼富裕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農業農村發展的成效,直接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業農村,要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和懈怠。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的論斷,堅持從全局高度謀劃“三農”工作,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積極創新,主動作為,推動“三農”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第一,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作為基本主線,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沿著現代高效農業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要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
一要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習近平指出:“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農業的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要加強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運用,促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要加快建設精準農業、數字農業、智慧農業,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二要完善農業經營制度。要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基本路徑。要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發展壯大,一手抓規范提高,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量”“質”同步提升。要加強土地流轉的引導、規范和監管力度,完善服務體系,探索有效形式。要創新農村產權制度,通過確權、賦能、搞活,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三要加大農業支持力度。要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不僅要在擴大增量上想辦法,也要在優化存量上做文章,重點在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和創新投入機制上下功夫。可通過基金、鐵屑、擔保等途徑,鼓勵和引導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形成政府投資與社會資金協同投入“三農”的格局。
第二,把改善農村社會環境作為基本方向,大力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習近平指出:“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把廣大農村建設成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推進城鄉一體化,推進新農村建設,讓農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世外桃源”,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內容。
一要加快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和推進一體化。要順應發展的新特征新要求,把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作為一項長期堅持的方針,加快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堅決不讓農村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要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二要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十三五”期間,財政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要放在農村,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要按照全覆蓋的要求,加強農村公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好“出行難”、“飲水難”、“用電難”、“通訊難”等問題。要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推動義務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逐步實現城鄉制度上并軌、標準上統一。
三要持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過去“盼溫飽”,現在“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求生態”。生態環境的好壞影響著全面小康社會的質量。要借助農村環境整治全覆蓋項目的推進,提升工作水平,實現湘潭縣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運作。要進行村莊綠化美化凈化,抓好農村垃圾處理,進行“廁所革命”,讓農村更加干凈整潔靚麗。鞏固和維護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使農村環境更美、村民生活更幸福。
第三,把提升農民生活水平作為基本立足點,不斷拓寬增收渠道,讓農民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重視促進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這也是如期實現全面小康最艱巨的任務。要堅持“多條腿”走路,積極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一要挖掘農業內部潛力增收。重點是念好“山水經”、唱好“文化戲”、打好“果蔬牌”。要充分依托隱山、昌山、碧泉等山水,名人、紅色、湘蓮等文化,油菜、茶葉、橙子等果蔬,推進石鼓頂峰油菜花節、烏石采茶節、花石賞荷之旅、云湖橋橙子節等鄉村農業體驗活動,實現既充分發揮農業效益、又增加農民有效收入的目的。
二要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收。要抓住湘潭縣獲批湖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縣的機遇,鼓勵農業產業化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土地經營權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民分享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持續增進農民收入。
三要加快轉移就業增收。要把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來抓,加快城鎮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促進農民以各種有效方式轉移就業。要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著力提高農民就業技能,促進農村勞動力在非農產業穩定就業。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
四是釋放改革紅利增收。十八屆三中全會論述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時,提到宅基地財產抵押、責任承包地的經營權和讓渡抵押以及承包地的流轉收益,這是最現實、最好操作的。湘潭盤龍大觀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農民依法自愿有償的前提下,權屬不變,有就業、有收入。要在放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上下功夫。
五要落實惠農政策增收。財政支農政策是近年來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支農投入經過10多年的持續大幅增長,對農產品穩產增產及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必須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強農民權益維護和負擔監管,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努力增加農民的政策性和財產性收入。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潭縣大鵬路縣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