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重慶市合川區香龍鎮九峰村村委會公示欄前,四組村民尹修德一邊查看今年該村村干部及其直系親屬享受惠農惠民政策情況公示表,一邊對記者說:“公開制度太好了!通過公示,不少搞以權謀私、優親厚友的干部被查處,現在沒人再敢亂來了。”(7月7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是我們黨對全國人民的承諾。扶貧開發不僅是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務。然而,部分地方惠農資金出現“雁過拔毛”的現象,成為扶貧路上的“攔路虎”、干群關系的“離心墻”。毛主席曾指出“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要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用監督之陽光遏制“雁過拔毛”。
強化公開,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一些干部在開始并不想腐敗,甚至有些還為地方發展做出了貢獻。只是后來或為“人情”,或為“面子”,從一頓飯、一杯酒滑進腐敗深淵。“抓早抓小”就是要防止小錯釀大禍,治病救人。公開能夠強化監督,為紀檢監察機關抓早抓小、執紀問責提供重要支撐。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只有在“小”問題上“較真兒”,才能漸漸消除村干部的僥幸心理。
精準查究,及時反饋。在有些地方,紀檢機關事情也沒少做,也拍了很多“蚊子”、“蒼蠅”。然而群眾卻沒有感受到變化,沒有反腐獲得感,干部依然“前腐后繼”,導致反腐效果大打折扣。之所以如此,恐怕和紀委等監察機關“只顧埋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不無關系。沒有做好信息反饋,老百姓不清楚、不知道。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脫貧攻堅在繼續,“陽光”就不能少。一方面,要繼續完善信息公開制度,拓寬公開渠道。比如在利用村務公開欄等傳統公開方式的同時,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等貼近年輕人的新媒體;另一方面,紀檢機關不僅要把主要精力是放在查究環節,發現問題,還要及時將核實清楚的情況反饋給群眾,增強群眾獲得感。用監督之陽光確保扶貧政策落實到位、扶貧資金發放到位,打好這場群眾利益的保衛戰。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平武龍安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