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而當前,我國社會上卻存在著一個特殊的婚戀群體——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他們的年齡大多在20—30歲之間,正處于婚戀的黃金時期,通往婚姻幸福的道路卻困難重重。
第一難,獲取婚姻難。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受到婚姻市場的擠壓,適婚年紀找不到合適的對象。高彩禮、買賣婚姻、光棍村等現象都是這一困難的現實折射。第二難,維系婚姻難。近年來,關于新生代農民工離婚率走高的報道屢見不鮮,農民工夫妻“閃婚閃離”現象突出。第三難,撫育子女難。迫于生計,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難以抽身照顧他們的子女,往往將子女丟給他們的父母輩撫養,從而形成日益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
細加分析,不難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婚戀難的原因:首先,新生代農民工婚戀價值觀偏向激化,是導致這一群體婚戀難的主觀原因。較之第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更注重婚戀中的個人感受,擇偶標準更高、兩性觀念更為開放多元。這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但是由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價值觀處于傳統與現代激烈交鋒的地帶,尚不成熟,在特殊情況下,容易走向偏激。比如近日媒體報道稱,一些新生代農民工信奉“瀟灑婚姻”、“過不下去就離”的價值取向,無疑加劇了新生代農民工婚戀的脆弱性、不穩定性。
其次,新生代農民工游走于城鄉之間造成的親情阻隔,是導致這一群體婚戀難的現實原因。新生代農民工游離于城鄉之間,夫妻雙方聚少離多,甚至長期分居,缺乏必要的交流溝通,容易產生感情隔膜。另外,農民工進城后,由于生活環境的極大反差,思想受到沖擊,眼界開闊之后,對婚姻有了新的追求,如果兩人之前的感情基礎不牢固的話,婚姻便易遭遇解體危機。
最后,新生代農民工社會地位低,經濟實力弱,是造成這一群體婚戀難的根本原因。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大多從事低端的建筑、餐飲等工作,社會地位低下,生活條件艱苦,缺乏一定的經濟實力,使得他們成為婚姻市場被擠壓的一方。沒有堅實的生活保障,婚戀幸福就容易打折扣。
當前,新生代逐漸成為農民工群體的主力,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如今,他們正處于婚戀的高峰期,卻暴露出種種困難。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幸福問題,需要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群策群力,為他們的婚戀幸福助力。
要幫助新生代農民工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增強處理婚姻問題的能力。近年來,新生代農民工離婚率逐年走高。生活中一點小小的矛盾,都會成為婚姻破裂的導火索。一些當事人所宣揚的“瀟灑婚姻”、“過不下去就離”等婚戀觀,看似“瀟灑自在”,其實是對現代成熟婚戀觀的一種片面化理解,更是對傳統婚戀觀精華價值的一種拋棄。因此,有關部門要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加強宣傳教育,引導新生代農民工樹立正確的婚姻價值觀念,增強他們的家庭責任感,塑造健康向上的心態,從而積極應對婚姻之路上的各種挑戰。
要補齊制度短板,為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創造更多便利。新生代農民工游離于城鄉之間,夫妻長年分隔、就業條件差、子女受教育難等現實問題,都成為影響婚戀幸福的掣肘因素。有關職能部門應當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通過一些人性化的設計,為農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便利。比如在條件許可的地方,為農民工建立“夫妻房”、“農民工公寓”等,尊重和滿足他們正常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時,還應加快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消除不利于農民工婚戀的體制和政策性障礙,為進城農民工提供公平發展的機會,建立、健全農民工的社會保障體系等,從制度層面為農民工的婚姻提供堅實保障。
從根本上說,需要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城鄉二元對立的格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鄉之間的差距也逐步擴大。今年年初,“上海女逃離江西農村”的謠傳之所以能廣泛傳播,無意間暴露了一個冷酷的現實,那就是社會上對于農村、對于農村子弟的偏見之深。新生代農民工的婚戀問題折射的是農民工的整體生存狀態,農民工問題解決了,其婚戀問題自然可以得到消解。只有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縮小城鄉差距,改變城鄉二元格局,方能從根本上改善新生代農民工婚戀難的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