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走訪了一些農村貧困地區的農戶,一方面,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對國家農村政策滿意,對發展生產很有信心,特別是一些貧困農戶更是從心里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另一方面,也聽到貧困農民群眾的一些呼聲和建議,歸納起來主要有“五盼”:
一盼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的貧困戶,現有相當一部分無勞動力或有長期病人的農戶,通過目前的扶貧方式很難脫貧,只有把他們加入社會保障系統,在生活上給予保障,在生產資料的投入上給予幫助,堅決做到真正的幫扶,真扶貧,才能使他們解決溫飽問題,逐步脫貧。因此,貧困農民希望地方政府要在摸準貧困人口數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農村公共衛生的投入,完善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防止農民因病返貧和因貧失醫。
二盼加大農村道路管理力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靠農業基礎設施作支撐,目前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鄉村道路重建輕管,護養不力毀壞嚴重,道路建設問題矛盾突出,群眾呼聲最強烈。有的村民學會了反季節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回鄉把打工的積蓄全部投入大棚蔬菜種植,待蔬菜可出售時,恰巧陰雨連綿、道路泥濘,車出不去進不來,看著幾大棚新鮮蔬菜慢慢爛掉,急得掉眼淚。農民期望政府結合新農村建設,把農村道路建設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投資力度,搞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監管,在資金使用、質量上嚴格把關,確保質量,造福子孫后代。
三盼強化教育扶貧,提高勞動力素質。知識貧困,是農村教育落后的根源,也是經濟發展水平滯后的根本原因,農村勞動力素質與改變生活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調查中聽到貧困戶說:“老是靠政府救濟也感到抬不起頭,可想發展生產,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人窮了借款難,想學點技術別人都不愿搭理。”據群眾反映,目前的“陽光工程”輻射面較小,滿足不了農民的需求。因此,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門把教育扶貧擺上重要位置,幫助農民提高文化素質,建議設立專項資金,利用農閑進行文化知識、種植技術及法制觀念培訓,幫助農民更新種植觀念,合理科學發展生產。
四盼加強農村科技和信息扶持。現在,農村群眾對發展高效農業的意識增強,一些經濟條件好的農戶想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產,但苦于缺乏確切的信息和技術,尤其貧困戶,非常渴望得到技術扶持。群眾反映,對化肥農藥不懂得合理使用,只能聽當地銷售人員的介紹,有的使用后,造成很大損失。有的人是借科技培訓為名推銷種子、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為此,呼吁有關部門及時為農民提供準確的致富信息和技術指導。鼓勵農民發展有機肥料,多施農家肥,一方面可以節約生產資金,另一方面還可減少化肥對農產品的污染以及對耕地質量的破壞。
五盼加大對舊村莊改造的力度。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建房多選交通便利的路邊,亂占耕地現象嚴重。由于農村舉家外出較多,形成不少的“空殼村”。在調查中了解到,群眾盼望有關方面制定相應的政策,把舊村莊改造同新農村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作者單位:山西省壺關縣樹掌中心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2016-10-1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