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60多年來農業發展歷程,唯有機械化實現,才能穩步快速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應促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糧食主產區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建議加快實施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建制推進行動。充分發揮農機購置政策激勵引導作用,將補貼機具重點向全程機械化聚焦,實施普惠式敞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保護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綠色增產技術所需機具補貼力度。創建規模化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區,引入綠色休閑農機農事體驗,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機械化技術,開辟農業多功能的增收渠道。
大力支持機藝融合型社會化服務。以農業機械化為載體、農民合作社為主體,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撐工程,推進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和社會化。在地方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于新型經營主體進行輔助設施建設。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將集中連片整理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規定用于完善規模經營配套設施。對新型經營主體用于經營現代規模化種養和糧食生產的生產設施、附屬設施和配套設施用地,按設施農用地管理。
促進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聚焦耕整地、種植、收獲、植保、烘干、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集成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及成套設備和區域性主要技術模式。推動云計算、物聯網等與現代農機裝備制造業結合,創制具有信息獲取、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的新一代農機裝備。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10-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