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修建美墨邊界長城的想法,清晰地表明,他將是美國利益至上,美國對外政策將從進擊走向收縮,他可能會為表現出保護本國工業的態度,挑起貿易戰。
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制裁是相互的,要制裁別人也要考慮本國受損情況。美國很多優勢產業是別的國家所必須,且缺少替代品,所以即使貿易戰了,別人也還要進口,但農業不同。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大國,據USDA最新發布的報告,2016財年糧食和飼料出口預計為2770億美元。美國農業在世界上也占盡優勢。但是出于農業安全,全球國家都鼓勵本國農業發展,比如日本韓國為了少進口糧食,導致成本上升,糧食價格很高。美國糧食價格便宜,但是現在有很多競爭對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來自南美洲的阿根廷和巴西,這兩個國家地勢平坦,很利于耕作,可以大面積種植轉基因大豆玉米。
另一個競爭對手很多人想不到,是俄羅斯,前蘇聯時代小麥出口曾世界第一,但因為重工業化影響了糧食產量,反而成為糧食進口國,近年來俄羅斯小麥種植恢復性增長,從黑海沿岸到西伯利亞地區亦或者是伏爾加河的傳統糧倉,到處都是麥田,還有大片土地可供種植,這些將會使其成為全球糧食市場上重要的供應商。
中國一直是糧食凈進口國家,進口了不少大豆和玉米,主要作為飼料,但這兩年中國糧食產量太高,導致糧食銷售困難,國家已停止保護性收購政策,玉米價格下跌了三分之一。中國已重啟玉米出口,也成為國際市場競爭者。
農畜產品出口非常敏感,中國在加入WTO前老是和美國談判,農產品就是談判重點,韓國、臺灣地區農民沒少因為農產品進口示威。盡管農產品產值不算大,但關系國計民生,各國都重視,有能力的國家都進行大量補貼,這也是全球農產品價格這么多年沒怎么上漲的原因。
中國是全球最大出口國,出口是我們的三駕馬車,全球貿易戰中國會首當其沖受影響,但同時中國也是很強大的進口國,中國要進口很多原材料也是高科技產品的采購者,如果貿易戰打起,中國會進行反擊。
對美國而言,農業是一個很容易被貿易對手制裁的行業。美國農業就業人口不多,但農業部很龐大,農場主是一個很強大的勢力存在,出口符合其利益,如果不能出口,就會出來游說和施加壓力。
當然貿易戰沒有受益者,全球貿易若進入冷凍期,對哪個國家都不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證券時報 2016-11-1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