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沿海地區貧困人口相對較少,但分布零散,8.9萬貧困人口,分布在4063個村莊。致貧原因也較為復雜,如何精準掌控動態信息、時時監測扶貧進度?山東省濱州市探索利用信息系統、數據平臺,精準定位跟蹤貧困“散戶”、動態管理脫貧項目。(11月29日《人民日報》)
為了讓扶貧更精準,山東省濱州市開發手機信息平臺,把分布在4063個村莊的8.9萬貧困人口“繪制扶貧地圖,同步脫貧進度”。這是一項龐大、艱難而又繁瑣的工程——2016年春節剛過,全市3.5萬名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集體下鄉,穿梭在農村大街小巷,進村入戶,不落一戶、不落一人,用“三看”(看人、看房、看吃穿)“四問”(問生活、問生產、問收入、問期盼)的“笨辦法”,對5000多個行政村、270多萬鄉村人口進行全面排查識別。本地圖的繪制耗費了無數扶貧工作人員的精力、耐心和毅力,也彰顯了政府精準扶貧的決心。
首先,“繪制扶貧地圖”有助于精準扶貧“輸血工作”的開展。據悉此圖包含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地理位置、實施行動計劃、黨員突擊隊工作地點、志愿者和工會幫扶對象等諸多信息,非常直觀展示了扶貧的范圍、對象及目標等,有助于精準識別,做到脫貧攻堅心中有數,可以直接找到問題的癥結,扶到關鍵處,扶到根子上,從而大大地增強了扶貧脫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際效果。
其次,“繪制扶貧地圖”有助于精準扶貧“監督工作”的開展。扶貧工作離不開各級干部的配合和引導幫扶作用,從這個層面說,在扶貧工作中,基層干部是精準扶貧的主要力量。他們的工作作風和思想素質決定了扶貧工作的成敗,若是他們思想出現了偏差,對扶貧資金動了“歪腦筋”,搞起了“雁過拔毛”的小手段,政府專項扶貧資金就落實不到真正貧困者的頭上。這樣不僅起不到扶貧的作用,反而讓一些以權謀私者和投機取巧者鉆了政府的空子,或中飽私囊或扶貧唯親,讓哪些真正貧困者望穿秋水也得不到扶貧的甘露而失望,最終令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大大受損。如今,有了這張“地圖”,監督部門可以“按圖索驥”弄清資金的去向,“順藤摸瓜”地揪出以權謀私者的“蠅貪”或“碩鼠”,及時地對其繩之以法,以儆效尤,確保貧困群眾的“保命錢”發揮保命效用。
最后,“繪制扶貧地圖”有助于精準扶貧“退出機制”的開展。一些貧困戶經過幾年的扶植,改變了貧困局面,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家庭的勞動力水平提高了,家庭收入有了大幅度地改觀,家庭自身的“造血機能”提高了,無需政府的繼續“輸血”,這時,就可以啟用“退出機制”,從“地圖”上勾消其扶貧對象的資格。這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者單位:湖南省武岡市灣頭鎮泉塘中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