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初步調查,截至2016年12月底,湖北宜都市60歲以上的老人有80120多名,占全市總人口的20%。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市的基本市情。目前,宜都市居家養老專業化、產業化、社會化程度不高,機構養老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養老服務還不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老有所養,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人民群眾的現實期待。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晚年幸福生活,是全市小康的重要內容,也是踐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為此建議:
一、科學編制宜都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將發展養老服務業納入宜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要與城市建設、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土地利用等規劃相銜接。既要重視商品住宅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也要發展農村休閑養老業,并與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二、健全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引導和支持建立以企業、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滿足老年人各種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和機構,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制服務。大力發展家政服務,為居家老年人提供規范化、個性化服務。支持社區建立健全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引入社會組織、家政、物業等企業,興辦或運營老年供餐、社區日間照料、老年活動中心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項目。發展居家網絡信息服務,支持企業和機構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適合老年人的服務項目。
三、加強養老機構建設。辦好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充分發揮托底作用,重點為“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和扶養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在資本金、場地、人員等方面,進一步降低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門檻”,簡化手續、規范程序、公開信息,為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提供便捷服務。
四、加快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結合我市康養產業總體規劃,將養老服務業列為服務業重點發展領域,以老年人現實有效需求為方向,分批分階段制定適合我市的養老產品、養老服務優先發展目錄。按照市場化、品牌化、項目化、集聚化方式,積極引入實力雄厚的知名養老機構進駐我市,推進老年用品研發制造基地、養老服務產業園區、養老產品集散中心、老年用品專業商貿市場和專業街區等項目的規劃、招商、建設,全力推動養老服務業規模壯大、水平提升。
五、注重養老服務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培養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的專門人才。加強老年護理人員專業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參加養老護理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從業人員按規定給予相關補貼。對在養老機構就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執行與醫療機構、福利機構相同的執業資格、注冊考核政策。在養老機構和社區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從事養老服務。同時,養老機構應當積極改善養老護理員工作條件,加強勞動保護和職業防護,依法繳納養老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提高職工工資福利待遇。
六、加大要素扶持力度。在投融資政策、土地供應政策、稅費優惠政策、政府購買服務支持政策等方面給予優惠,引導各類投資主體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形成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較強競爭力的養老服務機構。在用地保障方面,把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用地計劃指標要保障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并向養老服務相對滯后地區傾斜。在財政金融支持方面,加大政府資金對養老服務業的投入,整合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關專項資金,通過貸款貼息、直接融資補貼、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等辦法,讓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養老服務業。加大金融對養老服務項目的支持力度,增加養老服務企業項目信貸投入,并提供優惠利率。在稅費政策優惠方面,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免征營業稅,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免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對營利性養老機構建設減半征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
作者系宜都市雅格公司總經理市政協委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