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任劍濤:當代鄉愁源于現代化的艱難轉型

[ 作者:任劍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309 更新時間:2017-02-27 錄入:王惠敏 ]

說到鄉愁,一般會認為是一種對家鄉心懷的愁緒,一種戀家、想家、依賴家的微妙感覺。實際上,鄉愁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復雜,可以從幾個角度去理解。

第一層含義,鄉愁是離家之人心中的離愁別緒。如今中國迅速城市化,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得轉變生活觀念、離開熟悉的土地、告別熟絡的人物,離愁別緒也就伴隨日常生活。每年春節之際,是中國人“鄉愁感”重回現場最重要的時刻。人們這時特別想回家看看所熟悉的事事物物,把離愁別緒化解于節日的喜慶之中。

第二層含義,在物化空間和生活習性之上,鄉愁還是對生活所熟悉眷戀之地、所期望之所一種無所寄托的感覺,這是一個準精神性的鄉愁。這樣的鄉愁可能更與人的生命有關。我們是社會的人,怎樣在社會中找到熟悉感、依托感、安全感、幸福感,使我們沒有離愁別緒,是生活能夠安定幸福的一種標志。這時鄉愁就伴隨我們對熟悉生活物理空間的懷念,進而成為心理空間上想謀求靈魂安頓的期望。

第三層含義,鄉愁是人精神生命的最高寄托。我們總會在熟悉當中免除對某種不可把握的未來、尤其是向死而生的結局,心懷不安感乃至于畏懼感。對于人生來講,哪里是我們靈魂和精神寄托之地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鄉愁當然是一種現代性的產物。在農業社會,人們幾乎終身居住在同一個地方,與非常熟絡的少數人打交道,也就很少有離愁別緒。但現代工業社會是一個普遍流動型社會,人們是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去謀求生存、追求發展、實現理想,安土重遷已是昨日情景。人們不得不隨時進入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感受到陌生的人群和不能夠了然于心的職業。因而那種靈魂上的沒有寄托感和精神上的張皇失措,脫離了熟悉的物理空間產生的一種憂懼、徘徊、無奈、無望和對生命的強烈期望,各種情趣相混雜,強化了我們在現在處境當中的落寞感和憂慮感。

當代中國人的鄉愁,源于現代化轉型的艱難困苦以及現代化來勢兇猛。人們在被迫地、普遍地、人數眾多地卷入現代化和城市化洪流時,我們情感的挑戰也就來得更為劇烈。現代化在某些國家表現為一個漸進的過程,而對中國來講,城鄉分離是如此劇烈,現代化進程是如此艱難和曲折,無形中強化了鄉愁。中國艱難的現代化所催生的普遍而揮之不去的深層鄉愁,不僅來自于我們謀求生存所遭受到的巨大挑戰,也來自轉型的農村喪失了生存和發展的機會、空間和資源,人們不得不被迫從農村轉向都市。中國大都市以上聚下的優勢,絕對不是鄉村社會和村鎮聚集空間所能夠想象得到的。現代化物理空間的驟變,讓人們無形中更強化了某種現代化焦慮而帶來的鄉愁。

進一步講,中國現代化還不是健全的現代化,個人所獲得的公平發展機會、社會發展中所獲得的平等和尊重、進入新的物理空間所獲得的新老居民的融洽,都不太令人滿意,這使我們難以融入一個期待人生發展的新空間。新空間的排斥,使我們對曾經生活的家鄉那一種熟悉安定和完全可以放心地融入其中的生存狀態失去了依托,像雨打浮萍一樣隨意漂流。

再者,現代化在發達國家和中國這樣迅速發展的國家,都有個人直接面對陌生社會、面對整個國家權力、面對組織結構的一個狀態。現代化把每個人都安頓在個人必須應付一切生存發展事物的緊張促進當中。一個人不得不去應對他可能在鄉村社會中不用去應對的種種陌生事物,這種陌生事物的應對還必須上升到專家水平,才能達到那種被現代化洪流席卷時心里所懷有的期待,但做到這一點難乎其難!

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鄉村社會向都市社會轉型之際,如果想要化解都市社會發展的緊張矛盾,必須在公共政策、個人的生活目標和人生理想等諸多方面尋求一個大致的平衡。這種平衡可能首先涉及到整個社會對現代轉型當中的人生謀劃問題。所謂人生謀劃,就是說我們不要對失去的生活有一種想回頭看而不能往前看的眷顧,我們必須要面對城市社會轉型來進行人生謀劃,而不是在一種懷念過去的鄉愁中安頓我們的精神世界來做出自己人生未來的規劃。

第二種平衡是要在公共政策上來回應鄉村城鎮化、農業工業化、農民市民化這樣一種轉軌的政治需求。就是說在政策安排上不能歧視農村、農民和農業。只要他們愿意進入城市,就應該獲得與城市老居民同等的待遇。相反,如果他們在城市居住,覺得城市化進程給生存發展帶來不利而要重回農村,那么鄉村本身的自主發展空間、發展資源配給,以及在公共政策制定上都應當給重返鄉村提供發展路徑和發展空間。

第三種平衡是要去彌補或者說縮小都市生活與鄉村生活的巨大差距,讓人們覺得在鄉村生活依然可以怡然自在。如果像麥克法蘭所描述的那樣,英國的鄉村生活與倫敦的都市生活差距并不如此巨大的話,也許就能夠縮小人們對城鄉生活巨大差距的認知感,也就可以減小人們對大城市趨之若鶩的動力,而使得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融洽生活和共同發展成為可能,讓人們對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謀劃有一種非常平靜的了解、處置和對比,不至于事無巨細都到大城市去解決,使得大城市緊張無比,而小城、鄉村空心化,這樣基本能夠化解我們的生存發展張力。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教授、紫金傳媒智庫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亚洲中文字字字幕犯侵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 狼人青草久久网伊人 | 亚洲成AV人影院在线观看网 | 婷婷丁香五月欧美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