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各位同仁,非常感謝農民日報社的邀請,能給我提供這個機會。
浙江是農林牧漁全面發展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農區,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產業特色鮮明,生產水平較高,經營機制完善。近年來,我省以高效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不斷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經營服務機制創新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走出了一條適應浙江省情、體現浙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2016年,全省農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農業總產值登上3000億元臺階,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866元,已經連續32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浙江以占全國1.1%的國土、1.3%的耕地面積,創造了全國6.3%的GDP、3%的農業增加值。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浙江就開展了農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近幾年來,農業部等先后批復我省開展全國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試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省、綠色畜牧業發展示范省、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試點省創建,讓浙江成為了全國唯一的農業領域擁有五塊“國字號”創建牌子的省份,為我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了良好條件。我省將堅持以“五化并進”為路徑,以“五省聯創”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大力推進生產基地化,努力在集聚發展上拉高標桿
生產基地化是是現代農業的基礎,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尤其是像浙江這樣人多地少的省份,只有建立設施完善、規模適度、產業集聚的“基地化”發展模式,才能有效整合土地、資本、技術和勞動等要素的集約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一是持續深化農業“兩區”建設。2010年以來,我省開展了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兩區”為主抓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探索實踐,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經驗連續3年被寫入中央1號文件。下一步,將按照“保量為基、提標為要、增效為本”的要求,繼續科學規劃布局,把有條件的農業生產區域建設成為“兩區”,同時加快提標改造,不斷提升“兩區”建設和運營水平。
二是持續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我省始終堅守糧食生產能力紅線,組織實施千萬畝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積極發展旱糧生產,大力推廣“千斤糧萬元錢”新型農作制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切實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強勢推進海洋漁業“一打三整治”行動(打擊非法建(改)造漁船及涉漁違規生產經營活動,整治涉漁“三無”船舶、漁船“船證不符”行為、海洋環境污染),加大漁業增殖放流力度,加快修復振興浙江漁場。同時,加強農田設施建設,支持規模主體科學發展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節水灌溉,提高土地綜合產出率。
三是持續推進農業要素集聚。積極引導項目資金、公共服務、先進科技、現代農業主體等現代農業要素向“兩區”集聚,目前全省70%以上的農業產業類資金集中投在“兩區”上,全省建成“兩區”1277萬畝,效益比面上高30%。同時,積極引導農村土地向現代農業主體集聚,目前流轉率為53%。
二、大力推進經營產業化,努力在融合發展上拉高標桿
產業化經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的必由之路,是提高農業供給效率的關鍵。必須加快培育現代農業主體,加強主體間的聯合與合作,促進融合發展。
一是積極培育現代農業主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免學費就讀省內本科院校農學類專業和高職農業各種養技術專業、支持大學畢業生從事現代農業等政策,著力培育“農創客”;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多渠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示范性家庭農場創建活動;率先出臺《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并推進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形成了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多類主體協同發展的局面。去年全國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座談會在我省召開。
二是積極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按照縱向延伸、橫向聯結的思路,引入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等產業鏈的核心組織,通過股權、品牌、戰略合作等途徑把產業鏈各節點連起來,推進農業產加銷一體化、一二三產融合。全省以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為重點,已建成省級示范性全產業鏈39條。
三是積極建設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每年舉辦全省農業龍頭企業與農產品基地對接會;全面推進生產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全省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比例約66%。我們要進一步支持引導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相互參股,不斷提升農業主體聯合發展水平。
三、大力推進產品優質化,努力在共享發展上拉高標桿
發展優質農產品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需要,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需要。作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我省將順應綠色、健康消費需求,大力推進農產品優質化。
一是依靠標準“產出來”。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督促經營主體按標準生產、上市、營銷。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規定,全面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制度。下一步,我們將深化質量安全追溯和誠信體系建設,大力推行合格證、追溯碼、“三品一標”等標識,實現所有規模生產主體全覆蓋。
二是依靠監督“管出來”。加強省市縣鄉四級監測體系建設,加密農產品抽檢監測頻次,確保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處置率達到100%。持續開展“綠劍”集中執法和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等違法行為,倒逼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
三是依靠品牌“帶出來”。品牌是質量和信譽的凝結。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品牌培育和推廣力度,涌現出了一大批龍井茶、麗水山耕等一批知名品牌,現有農產品馳名商標51件、省著名商標近700件。下一步,我省將推進品牌整合和塑造,加大力度建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母子品牌、合作品牌、企業聯創品牌。同時,不斷提高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等“三品一標”農產品比重,更好地滿足老百姓的綠色消費需求。比如,寧波象山的紅美人柑桔畝效益在10萬元以上。安吉白茶畝效益比全省茶葉效益高出一倍多。
四、大力推進手段智慧化,努力在創新發展上拉高標桿
智慧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我省勞動力成本較高,更加需要推進生產、經營、管理手段的智慧化,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堅持應用導向、需求導向,引導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重點研究適合本地實際、農民需要、應用性強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探索完善現代農技推廣服務體系,著力形成“產業+科技團隊+項目+基地”的推廣應用新模式。健全農科教、產學研聯盟,促進科技與生產、集成與示范、培訓與推廣緊密結合。省委、省政府每五年召開一次全省農業科技大會、出臺專門政策意見進行部署。下一步,我省將激勵科技人員與農業服務、產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創業創新。
二是加快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充分發揮我省“互聯網+”發達的優勢,推動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智能技術等全方位滲透到農業中,推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形成基于互聯網的產業鏈分工與合作,用“互聯網+”改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
三是加快“機器換人”步伐。抓住創建全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省的機遇,深入實施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工程,推出一批可學可看可推廣的示范樣板。積極引導研發生態友好型農機新產品,建立一批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大力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發展。
五、大力推進田園美麗化,努力在綠色發展上拉高標桿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優良的農業生態環境。我省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發源地,是全國唯一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和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省,綠色農業發展基礎較好,下一步將拉高標桿,著力打造綠色農業強省。
一是讓田園更加整潔。圍繞農業“視覺美、內涵美、持續美”,深入開展“打造整潔田園、建設美麗農業”行動,調整優化農作物空間布局,加快清理各類桿線、違章建筑,建立農田基礎設施管護和日常保潔機制,推進生態茶園、放心菜園、精品果園建設,把農田打造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二是讓牧場更加美麗。堅定走生態優先、“六畜興旺”的發展路子。嚴格執行養殖污染零排放的要求,扎密規模養殖場網格化防控、在線監控和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三張網”,實現養豬排泄物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按照“場區建設美、環境生態美、品牌文化美、設施配套優、生產管理優”的要求,加快美麗牧場建設,著力推進畜牧業綠色發展。今年全省將建成500個以上“美麗牧場”。
三是讓資源更加循環。切實抓好現代生態循環農業試點省建設,大力推廣應用新型種養模式和綠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養殖等技術,持續推進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加大循環節點工程建設,科學利用和處理農業廢棄物,健全和完善種植業與養殖業之間的生態循環體系,形成主體小循環;扎實開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建設,構建園區中循環;以縣域為單位整建制推進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構建長效化、常態化的縣域大循環機制。
四是讓效應更加凸顯。按照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要求,充分挖掘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文化功能,因地制宜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健康養生農業、創意農業、鄉村旅游業,傳承和挖掘農耕文化、鄉土文化,開發和推廣一批農業文化產品,將農業打造成為最美麗、有文化的產業。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省將按照打造標桿、走在前列的發展要求,堅持“五化并進”,持續抓好示范創建,以點帶面推進典型“盆景”向“風景”轉變,努力為全國創造更多的浙江樣本。
(作者系浙江省副省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