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分布著數以千計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中不乏發展鄉村旅游十分成熟的成功案例,如北京的爨底下、安徽的西遞、宏村、江西的婺源,但是這些村落在全國傳統村落中比例很低,中國古村落鄉村旅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更多的古村落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鄉村旅游發展緩慢。
制約古村旅游開發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交通:交通閉塞,可達性差,距離大城市較遠;
2、資金:保護和修復資金投入大,資金回收期長;
3、產權:開發商與居民產權不明確,已陷入利益之爭;
4、人才:偏遠地區人才短缺,管理、服務水平低。
古村落開發鄉村旅游,要從自身特色出發,做到“土、野、俗、古、洋”五味交雜。
土——保留一份純真
在城市里住久了,有時候會對“土的掉渣”的東西感興趣,這里的“土”指的是具有原真性的、古樸的、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居、橋梁、古道及其他古建,這些是古村落文化的重要載體。北京的爨底下村,在開發鄉村旅游的時候沒有破壞整個村子的建筑肌理,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讓游客到這里后看到的就是老房子、老物件,這里有地主院、也有貧農屋,但是這些反倒成為吸引旅游者的關鍵所在。
野——守護一份鄉野
鄉村之所以叫鄉村,就是因為她受到的人為約束更小,越是自然的,越是美麗的。陶淵明曾寫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是一種對自然鄉野生活的向往,是對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野”正是許多古村落最大的賣點,在鄉村旅游開發中切記“道法自然”這四個字,切忌隨意改造鄉野景觀,過多的增加人為痕跡。
俗——演繹一種風情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千百年來的農耕文化形成了各地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習俗。這些都是古村落獨特的文化符號,也是古村落最大的IP。在現在這個時代,這份傳統的民俗顯得彌足珍貴,需要我們共同去保護和傳承。鄉村旅游就是要將這些民俗轉化成旅游資源和競爭優勢,讓精神財富轉化成物質財富。在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非物質文化的保護,除了民俗節慶外,還包括民間社會利益、傳統工藝、風味小吃等,要讓當地居民成為這些文化符號的傳播者和繼承者。
古——傳承一脈文韻
數千年來我國各地形成了千姿百態、多種多樣的古村落。在開發鄉村旅游的時候要注意對古村落的保護,開發過程中務必保護古建、古井、寺廟、祠堂等不受破壞,建筑內部需要用來居住的地方可以稍加改造,以滿足居民和游客的舒適度。
偏遠古村落如何發展鄉村旅游
洋——融入一絲創意
鄉村旅游要“土”、要“俗”、要“野”,但是不能保守,老祖宗教育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活學活用,發揮創意,我們對待傳統文化要繼承,更要超越。古村落鄉村旅游尤是如此。古村落在開發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適度融入創意元素,可以選擇與文創產業相結合,給游客創造驚喜。但是創意元素不能遮蓋了原本的鄉村面貌,要與鄉村原有形態協調,否則只會弄巧成拙。
作者簡介:現任職北京創行合一旅游規劃設計院,2001年開始從事旅游規劃策劃咨詢工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湯俊旅游規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