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靜博士于2011年出版的《策略主義——桔鎮運作的邏輯》一書中,以她所考察的“桔鎮”為例,用解剖麻雀的辦法,列出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至該書成書前這一時段鄉鎮基層政府行政時所采取的策略與方法,并把其歸結為“策略主義”作為這一時期鄉鎮行政運作的邏輯。
距該書出版時間已過去六年了,今天的鄉鎮政府行政時的邏輯是什么呢?該書揭示的一些當時鄉鎮政府行政時運作的邏輯變化了多少呢?在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今天,該書有哪些方面的提示警示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再次翻開了這本描述鄉鎮政府行政運作邏輯的書。
人類社會的運行是有一定的規律和存在一定慣性的。今天的經濟社會形勢,與該書描述的情形,雖然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并沒有完全脫離當時的場景,書中所描述的一些情形與邏輯依然如故。歐陽靜女士在這里從政治社會學的角度思考著鄉村社會治理。
鄉鎮政權是國家最基層的政權,關系到農村社會的穩定,關系到國家治理目標在鄉村社會的實踐成效。《策略主義》呈現了當時鄉鎮運作的基本邏輯,表明當時的基層治理陷入了“策略主義”的境地,“很多工作的方式方法帶有鮮明的隨機性、多變性的非規范性”。書中揭示,駐村制慢慢變科層化了、一些具體的群眾工作也演化為“做作業”文牘化了。資源匱乏下的官僚化與基層政權的運作邏輯、壓力型體制與鄉鎮的策略主義等現象和章節,不僅值得閱讀而且值得思考。根據韋伯的官僚制理論,理性化、制度化的官僚體系,是一種以規則為主體的組織體系與管理方式。而官僚化的本質,就是組織運行的規則化、理性化過程,即通常我們所說的“科層制”。正是那一時期鄉村社會治理的官僚化,使“鄉村組織的官僚化”“支配型鄉村關系”漸成一種基層行政常態。
這本書引發我們的思考是:中國國家的治理轉型如何實現?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鄉鎮基層政府服務能力?
鄉鎮政權,上通正規化的科層官僚體系,下聯離散的鄉村社會,從來就是鄉村社會權力結構中的一個結點。物質環境歷來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影響。這使我們不得不想到,上世紀90年代以來,基層政府行政時發生的這些變化,究竟與分稅制的實施有多大的牽扯關系?鄉鎮基層政府服務能力欠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從轉變政府的職能看,鄉鎮基層政府行政時要作哪些方面的改善?財稅改革是否可以作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基層政府財力的改善是基層政府服務能力加強的充要條件或僅是必要條件?作為基層的鄉鎮政府行政策略主義之外更好更有效的行政邏輯是什么?
作者似乎帶著這些問題,深入“桔鎮”所在的縣鄉村進行了長時間的調研,在此基礎上,她發現并歸結了那一時期夾在鄉土社會與壓力型體制中的鄉鎮政府行政運作邏輯的關鍵并歸結為“策略主義”。
作為一個博士學者,作者具有一般人員所不具備的“臥底”條件(包括記者、政研人員,鄉鎮干部雖長年身處其中,但受“體制約束”“不見廬山真面目”難于解剖到位)。帶著學者做學問的面具,類似的學術“臥底”人員,基本可以不受場景控制,能較好地做到“調查深入,表述到位”——不需過多顧及調查單位約束,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微服私訪”效應。同時,這類人員知識準備充足,容易做到文字表達條理化且準確精到,能較精準徹底地揭示事因本質。本人愚鈍,不禁要問:這是一種純學術研究呢?還是一種有意的“制度安排”?同時本人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對此書一讀,從而對鄉鎮政治經濟社會的運行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較全面較理性的認識了解,對堅守在鄉村一線的基層干部有更多的理性理解,更希望制定的公共政策與鄉村社會制度與現狀接軌更吻合,使鄉村治理呈現祥和繁榮景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縣域經濟報(第31期 總第1230期) 2017-4-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