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舉行的第三屆中國縣域電商峰會上,我曾經提出自己的看法,電商要與電商服務商一起下鄉。因為,電商要成功,必須是電商服務業要發達;沒有電商服務業的地方,一定不會有好的電商。所以,縣域電商需要電商企業和電商服務商要攜手下鄉,任何一個人下鄉干都不動。這一年多來,縣域電商服務商明顯了多了起來,但我感覺距離理想的縣域電商服務圈還有較大的距離,還需要努力。
縣域電商服務商應著眼于縣域電商大生態。完整的縣域電商不僅像冰山一樣聚成大塊,而且九分之八深藏水下,只有九分之一浮在水面。浮在水面的是外在表象,而深藏水下的則是根基,是內力,是電商背后的強大的服務體系、健全的產業體系、完備的基礎設施和高效的政策體系。相應地,縣域電商服務概念也比較大,有一般意義上的狹義電商服務,即電商直接需要的服務,比如我們常常講的人才培訓、美工攝影、數據分析、推入運營等。而廣義的電商服務應該是涉及整個縣域電商生態的,既有直接的電商服務,也有間接的電商服務,比如物流快遞、倉儲加工、包裝彩印,更有電商供應鏈、產業鏈乃至價值鏈的全程服務,如品牌策劃、規劃制訂、園區建設運營、生產標準化提升等。
在放寬電商服務視野的基礎上,具體注意六方面問題。
第一,注意深入調研,了解農村,避免有電無農。現在對電商而言,最要緊的問題是,簡單套用城市和工業電商思維,在農村電商、農產品電商上不適應。一些電商服務商的團隊大多來自城市,可謂“五谷不分”,人生地不熟,拿出公用的模板簡單套用,結局便是削足適履。我曾經建議,到縣以下做電商的,還是從人手一本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開始,什么時候電商的農味足了,土腥氣重了,就離成功不遠了。
第二,注意當好參謀,提好建議,避免紙上談兵。必須識大勢,明縣情,提出的建議切合實際,制訂的規劃有的放矢。不能再重復“規劃規劃,墻上一掛”的老路,不能再制訂一些大而無當的文本。對縣上關切的問題,能拿得出解決的辦法,或至少在思路上有所啟發。
第三,注意單點入手,循序漸進,避免四面出擊。目前下鄉的服務商,實力也多有限,對縣域電商服務大包大攬,既沒有精力,更沒有人力,還是要從一兩個點開始,迅速取得突破,讓縣長敢信任,讓部局敢合作,逐步有序承接相關服務項目。比如有的縣急于在上行上突破,那就先集中做上行;而有的縣,則在鄉村物流上想盡快解決最后一公里,那就先集中想辦法,使之明顯改善。
第四,注意培養人才,本地運營,避免人亡政息。好多電商服務商能干,主要是團隊的頭能干,底下能力強的不多,大多是做配合服務工作,一旦在幾個縣同時忙活起來,頓時捉襟見肘。所以,要注意在本地發現人才,及時培養提升,使之成為縣域電商的可靠力量,并逐步延伸為創業團隊,就像軍隊上的“帶隊伍”。這里面要注意一些本地電商的轉型與引導,有些電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逐漸有些吃力,轉型做電商服務未必不是好的選擇,而且與之合作。
第五,打通鏈條,廣泛對接,避免單兵作戰。縣域電商可謂線長面廣,頭緒繁多,單靠服務商的力量,肯定是忙不過來。所以,要把服務商變為信息的收集分析器,資源的多路對接器,像一個多孔插頭一樣,這才能發揮出優勢。縣上要品牌,就能找來品牌策劃的;縣上想抓物流,就能對接相關物流快遞企業;等等。有些活,自己攬下來,人手吃緊,還可以眾包給創業團隊。
第六,合理站位,互利合作,避免華而不實。服務商下鄉要掙錢是必須的,但掙錢有門道。直接向縣長要錢不好辦,但幫助縣長想通了,也做好了服務,錢肯定不會少,這就是盯錢袋不如盯腦袋。同時,電商都掙錢,電商服務商也才好掙錢,就是廣告說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而且,一開始就要注意服務質量,只要起步做好了,也就會有口碑,也就會贏得更多縣域的信賴。否則,江湖名聲不好,再混下去也難。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