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對鄉村價值的重新認識,已成共識。只有明晰土地產權和農村資產,以及讓傳統鄉村文化回歸,才能找到鄉村治理的發展路徑。
視頻講話附文字版:
在今天這個時期,眾多資本、精英,包括消費者,對于鄉村價值的重新認識,已經成為共識,所以,導致很多人,很多資本,開始希望能夠到鄉村里有所作為。
在這過程中,所有人都在擔心一個問題,進去以后怎么辦。本來是出于好意,到農村去投資,但是,將來做得好和不好,可能都面臨著問題。比如,做的不好的話,就不了了之了。如果做的好,馬上糾紛就出來了。因為在實際利益面前,原來的協議,就會很容易被破除。
意思是說,在對鄉村投入的時候,本來是好意做很好的事情的,但可能面臨的是一個不確定性的投資環境,如果說想打破不確定性,也就是對于土地產權的清晰化,包括農村資產的清晰化,只有產權清晰以后,才能夠實現可持續性和它的預期。
在我看來,另外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我們稱之為“鄉村治理”。任何一個投資,除了產權之外,還有更復雜的體系,就是它的社會體系。
有一本書,叫《雁塔鄉村治理》,書上面寫了四位作者,其中一位是李書磊,原來是中央黨校的一個副校長,現在也是政界的一個明星,也是當年北大的神童。
另外一位作者是王軍,他當時在編這本書的時候是西安雁塔區的書記。還有一位鄭夢熊先生,他是中國農村問題的專家,在陜西做了很多年的“三農”問題研究。這本書里邊談的就是中國的鄉村治理。李書磊先生在這本書里對于鄉村治理有一個基本判斷,在書中是這樣說的:
“鄉村治理”是現代中國一個延續的主題,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方面,諸多先賢于此曾有實驗,若干同仁也仍在孜孜探索。今天再來談論“鄉村治理”已有無限滄桑,已面對全新的形式與環境。
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背景,今天談鄉村治理,和以前談是不一樣的。
以前我們也在談,“重識鄉土中國”、“重新發現鄉村的價值”,那么在今天的鄉村社會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的,比如家族勢力的存在,看到的是朦朦朧朧的,或者不規范的法治力量的介入,甚至還伴隨著有一定的暴力手段的參與,還有電子商務、科技、互聯網,包括有線電視等等一系列現代通訊設施對鄉村地區的影響。
另外,還有很多出去打工經過幾年的外部社會熏陶和影響的這些年輕人和打工者回到鄉村,它們的觀念已經和傳統的觀念不太一樣。所以,今天去談鄉村治理的時候,背景和環境就不一樣,我們對它的思考、它的復雜性的認識也是不一樣。
雖然無法在第一時間對鄉村治理的真正的內涵,或者將來的方向,給出明確的機制設計,但是我們可以給出一些將來鄉村治理的方式,或者原則和底限,比如,在建構新的鄉村治理的過程中,人的基本權利,應該得到保障,包括外來者的基本權利,包括原住民的人的基本權利。
第二,在新一輪的鄉村治理或鄉村變革中,農民的收入水平不能降低,這也是一個底限。
第三,伴隨著對于鄉村傳統文化和傳統智力智慧的挖掘和梳理是比較重要的。
第四,現代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契約精神和法治精神以及法治理念的普及和達成共識,也是比較重要的。
最后,鄉村文化的重建。鄉村要有鄉村的文化活動,但是這些年我們發現有的是名存實亡,有的徒有其表,變成了一種演戲。
所以,我覺得在接下來的鄉村治理當中應該在基本的原則和底限之下,進行鄉村治理的思考,和一些根本性的制度的介入,當然包括其它手段的輔助,進而為新時期的鄉村治理提供成型的經驗,和成型的東西出來。
只有完成了對土地產權的重視、對文化的重建,我們鄉村空間在多元因素的介入之下,才能夠找到現代化的發展路徑,這是回到鄉村治理的最根本命題的必然性。
作者簡介:方塘智庫創始人。以“既要在云端,又要在人間”的研究態度,踐行行走、思考、寫作、閱讀、對話“五位一體”的治學路徑,對區域經濟、城市、建筑、商業與文旅等領域進行持續追蹤,以實現對時代變革的記錄和思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信號 鄉愁里的中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