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億元人民幣扶貧資金閑置,其中6億多元資金已閑置2年以上;900多萬“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其中有的甚至已置辦高檔轎車和商品房。審計署最新發布158個貧困縣扶貧審計結果顯示,扶貧資金在地方具體使用中尚需進一步精準聚焦。(中新社北京2017年6月26日電,網易新聞)
精準扶貧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為促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做到“扶貧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監督就跟進到哪里”,對以權謀私、失職瀆職、貪污受賄等行為“零容忍”。
扶貧資金使用堅持精準扶貧的原則,在精準識別貧困人口的基礎上,把資金使用與建檔立卡結果相銜接,與脫貧成效相掛鉤,重點投向貧困村和貧困戶。主要用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素質提升、金融資金支撐、扶貧項目管理費和其他與脫貧攻堅密切相關的支出。
要嚴格監管扶貧領域權力和資金的使用,圍繞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崗位,查找廉政風險點,健全完善權力約束機制。要緊盯扶貧項目建設和資金管理,強化監管,確保扶貧資金精準用到真正貧困的群眾身上。要嚴肅查處扶貧開發領域違紀違法行為,堅決斬斷伸向扶貧款物的黑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開展專題宣講活動,以杜絕扶貧資金的貪腐浪費。
作者單位:綿陽市安州區農業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