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有一些村干部這根“針頭”能力還不足,把千條政策之線,引入農村具體實際時把不準,有一些村干部“針頭”韌勁不夠,思想上有些“生銹”,遇到難題繞著走,解決問題不積極,影響上級方針政策在基層的貫徹執行。特別是在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囿于一些地方“針頭”不夠扎實有力,導致“繡花”工作受到影響。(2017年8月1日)
總結起來,現在的部分村干部大致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能力不夠不能準確把握政策的問題,一是解決問題不積極消極回避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關系到黨的政策能否在最基層貫徹執行,執行到什么程度;關系到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群眾對黨的態度;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否受到侵害。筆者認為解決部分村干部的兩個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村干部的培訓。根據基層工作需要,加強村干部聯系服務群眾中經常用到的業務知識、政策、法律、法規相關知識的培訓教育,讓他們不僅工作業務精通,而且能基本乃至熟悉運用電腦、手機的基本操作,進而全面提升村干部做農村工作落實好政策的整體水平。當下著重提升村干部的脫貧攻堅能力,讓其能“繡好花”。
二是加強村干部的管理。完善村干部日常管理各項制度,讓這些制度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而是村干部日常生活、工作的行為規范。村干部花在解決群眾問題的時間多不多,平時解決群眾問題及時不及時,能不能解決問題,這些應作為村干部日常工作表現的重要依據。嚴格規范村干部的職權,嚴禁“家長制”、“一言堂”,經常開展政務、村務是否公開透明的檢查行動。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不能馬上整改的,要提出整改期限,限時整改。
三是加強村干部的考核。圍繞中心工作對其工作進行檢查考核,對思想上有惰性、不能按規定完成任務、參加會議無故缺席的村干部及時進行敲打、教育、引導,提升其擔當精神和能力水平,轉變作風,使“針頭”根根都有韌度有力度。對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經過多次教育仍漢不能正常履職的村干部,要經過合法程序予以免職,另行選舉。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劉營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