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村的扶貧資金發放都能按時到位,脫貧的步伐加快了!”日前,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燕洞鎮同合村一位七旬老人告訴記者。巴馬縣堅持挺紀在前,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嚴查扶貧領域腐敗問題。(人民網 11月28日)
正所謂“此消彼長”,意指這個下降,那個上升。回到一個問題的處理上,什么事情都有兩面或者多面性。因為有了一方面的不得力,就有可能助長另一個方面的歪風邪氣上揚,或是不公的待遇。通過全力壓實“責任網”、編織“監督網”、構建“高壓網”、筑牢“教育網”、完善“制度網”,構筑扶貧領域腐敗防治模式,形成強有力的震懾,換來了七旬老人“如今我們村的扶貧資金發放都能按時到位,脫貧的步伐加快了!”這一番話。無疑,扶貧資金按時到位當監督不“掉隊”。
一直以來,扶貧資金“閑置”或是被挪作他用,造成一種令人尷尬的浪費是不爭事實。盡管中央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明確把扶貧資金使用權下放到縣,并且可以統籌使用。然而,一些地方個別部門對扶貧資金的使用顯得過度謹慎,或是人為的設置“障礙”“堡壘”,成了阻隔扶貧資金送達困難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又特別是在脫貧攻堅已然攻城拔寨的當下,出現這種情況,顯然讓脫貧的質量和成效大打折扣。那么,要防止扶貧資金既沒有“趴在賬上”睡大覺,又要防止“跑冒滴漏”干了別的不該干的事情,合理的健全風險防范機制,確保扶貧資金安全,真就離不開監督。
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它在構架和諧社會,增進城鄉居民親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更為突出。為此,扶貧工程也是一項基層治理現代化工程。其中,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責任是否清晰、認識是否到位、作風是否扎實、方法是否得當,資金是否保障,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扶貧的成效,影響著政府的形象。要確保各類資金用在刀刃上,就必須不斷完善監督方式、裁斷不公等中梗阻問題。當有了始終保持對違紀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就能確保扶貧資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是脫貧攻堅的“助推劑”。相信,因扶貧資金投入不到位,干部腐敗倒下來的現象是誰都不愿意看到的。有鑒于此,加強扶貧資金科學化、陽光化管理,加強審計監管,整治和查處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勢在必行;對擠占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揮霍浪費扶貧資金的違法違規行為,必須從嚴查處是應有要義。同時要加大對違規人員的嚴懲力度,保障困難群眾對扶貧款的使用與發放進行監督,充分做到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協調統一。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斬斷伸向扶貧資金的“黑手”正當其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既需要各級地方政府凝神聚力,更需要社會各界眾志成城,也離不開監督部門強力保障,唯有如此,方能確保惠農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真正做到廉潔扶貧、陽光扶貧,打通“最后一公里”。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