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水云間,人在畫中游。”田野、村莊、鮮花、竹林、草莓、垂釣……這里就是“人間仙境”,就是新農村旅游景點的標配。當你驅車來到武勝縣華封鎮黑水塘村,你一定會為這里自然的鄉村美景、這里的純樸民風點贊。(四川文明網 2018.2.7)
近年來,我們國家在農村各項事業長足發展,農村社會煥發新氣象。但隨著新興媒體日益興起、村民走出去帶回來一些新知識新觀念,也夾雜一些不良習氣,農村各種陳規陋習依然有市場,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比如,打牌賭博、封建迷信等歪風蔓延,壞了一方風氣;修房建屋修村社公路需要調換土地,都“以錢而論事”;人情禮金名目繁多、層層加碼,“人情債”讓人“還不起”;紅白喜事宴席規格檔次不斷攀升,草臺班子表演節目低俗傷風化。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如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我認為要走“黨員率帶+鄉賢助力”,帶領群眾共同澆灌鄉風文明幸福樹。
首先是黨支部引領,黨員率帶。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組織基礎,是建立在農民群眾生產生活的現場,居于農民群眾之中,處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線,同農民群眾保持著廣泛而又密切的聯系。要充分發揮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制定相應的村規民約,約束不良行為,建立星級示范戶評選機制,樹立向上向善、崇儉抑奢、重義守信等價值導向。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基層黨員干部是鄉風文明的火車頭,他們帶頭抵制不良風氣,以實際行動倡導文明新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激勵,有利于帶動農民群眾共同營造文明鄉風。
其次是發揮鄉賢作用,助力引領。生于故土、情系鄉里的鄉賢是鄉風文明建設的主要力量之一。新鄉賢對傳統文化和鄉村情況比較熟悉,具有新知識、新眼界,掌握現代價值觀念和知識技能,是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要積極引導新鄉賢參與鄉村文明教化和社會治理,維持鄉間社會的禮儀和秩序,助力引領鄉風文明。
第三是評選活動帶領群眾共同參與。結合村情,建立脫貧致富、孝老愛親、誠實守信、文明衛生、團結和睦等星級示范戶評選機制。通過道德講堂、文化院壩、鄉村俱樂部、宣講巡回小分隊等鎮村級活動組織,讓村民們知政策、讀村規、學知識、話發展 、促和諧,培育好家訓、好家教、好家風文化,講家事、傳家訓、樹家風,營造了良好氛圍。年底,把日常所做的事曬一曬、群眾現場評一評、評比結果夸一夸,鄉風文明了,村民素質得到大提升。
文明鄉風是最值得珍視的“鄉土味道”——鄉風淳,鄉村興。
(作者單位:中共宜賓市翠屏區委直屬機關工委)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