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2018年“結親周”活動部署,八十四戶鄉黨委以“感恩·融情·聚心”為主旨,把工作著力點放在造福各族群眾上,“插花”式開展融情活動,推動各族群眾在共居共樂中聯誼聯心、在交往交流中團結互助。(新浪網 4月5日)
近年來,各地在探索聯系服務群眾機制中,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進黨群干群關系、推動基層發展、幫助群眾致富等方面出發,探索出方案精細、時間明了、職責明確、措施可行的“結親”幫扶活動,有的“一對一”、“一對多”,有的結“窮親”,有的結“特殊親”。可以說,這些形式多樣的“結親”活動,逐步演變成了新時代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方式。
俗話說,“走親走親,不走不親,越走才越親”,說的是親戚之間,要常走動、常聯系、不間斷,哪怕粗茶淡飯,也會親如一家。干群“結親”活動通過送物資、送技術、送服務,幫助窮親戚解思想、理思路、找項目,解決困難一件件,辦理實事一樁樁,讓群眾倍感溫暖。
但不容忽視的是,各地在具體實踐中,還不同程度存在著聯系服務的主動性、連續性、緊密性不夠等問題。有的黨員干部喜歡坐在辦公室里辦公,不愿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有的喜歡“結富親”,和老板、大款交朋友,不愿意到普通群眾家中登門走訪“結窮親”;有的只停留在與群眾建立聯系方式、搭起結親架子、一年進過一次家門、送過一桶油一袋米等,關心關懷還不夠深入,幫解疑難問題不夠突出,主動聯系、主動思考、主動出擊、經常服務的意識還不強。這些“形式主義”、“走走過場”的行為,不但傷了百姓心,還使干群關系受到嚴重影響。
所以,筆者認為,持之以恒是推進干群“結親”活動取得長效化的關鍵所在。一要勤思“親戚”之苦,經常了解結親對象所思所想所盼,時刻反思自己為結親對象該干些什么、干了些什么、該怎么干才能干好,才能讓結親對象滿意。二要勤走“親戚”之路,自覺抵制“四風”,經常與結親對象保持聯系,通過打打電話聯系、走進家門談談等方式,掌握生產生活狀況,及時修訂和完善幫扶措施。三要勤解“親戚”之難,建立結親對象困難幫扶和問題解決臺賬,有針對性地勤送辦法點子、政策技術,勤解思想束縛、發展瓶頸,以實際行動、實際效果贏取群眾真心的信任和尊貴的口碑。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新橋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