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工作群,顧名思義是為了工作才建立的,當然就應該以有利于落實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誠然,利用微信工作群辦公,既方便又快捷,效率極高。不過,萬事都有個度,如果微信工作群被濫用,很可能就會變味走形,淪為遭人詬病的形式主義,不僅不利于工作開展,相反,還會變成基層干部沉重的負擔。 (6月16日,紅網)
在普遍追求“讓信息多跑,讓人少跑”的今天,網絡讓信息傳播更加通暢,社交通信軟件不僅便利了人們的學習生活,也打開了政務工作的“新大門”,越來越多政務服務信息通過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擴大了對群眾的宣傳引導,方便群眾辦事的同時,也提高了政務服務效率。
但凡事過猶不及。如果扶貧、征遷、環保等每項工作都建立微信工作群,就會形成微信工作群遍地開花、過多過濫的現象。基層干部群體處于行政權力系統末端,無孔不入的微信群,交叉重疊的朋友圈,模糊掉的工作與生活,讓基層干部“辛苦”又“心苦”。
據媒體報道,一名大學生村官加了120多個微信工作群,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閱讀微信工作群內的消息,讓其苦不堪言。雖然一般基層干部不會有那么多的微信工作群,可其中折射出來的問題,卻讓不少基層干部深有感觸。
如何使用好微信工作群,考驗著管理智慧。一方面,要對工作微信群規范管理,哪些工作可以在微信群里開展,哪些工作需要實地調研,要作出明確的界限;另一方面,要對各類微信工作群清理整合,最大限度保證微信工作群的“質量”。這樣才能避免基層干部被微信工作群“綁架”,為政府各項工作的高效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國土資源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