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萬網友參與了支付寶一次名為“空巢父母看病”的網絡調研,調研結果顯示:父母生病時,有7成是自己去醫院;2成不去醫院,在家“硬抗”;僅有1成會在子女的陪伴下前去看病。(7月5日《北京晨報》)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步入人口老齡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子女遠離父母去外地學習、工作、生活,留下年邁的父母獨自在老家生活,淪為“空巢老人”、“空巢父母”。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空巢老人”規模已經在2013年突破了一億的大關,占全國老人總人口規模的將近一半比例。
從醫學層面說,相比較中青年人而言,老年人由于體質弱了,免疫力下降了,更容易患病,尤其是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非常高。據統計,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者高達一億人,整體帶病生存時間長。但一旦遇到特發疾病,子女遠在他鄉,根本來不及回家帶“空巢父母”去看病,年邁的“空巢父母”只能獨自去醫院看病。在“排隊兩小時,看病五分鐘”的當下,排隊掛號、繳費、找科室、拿報告等,這些程序直接給“空巢父母就醫”帶來不小的困難和麻煩,是個不小的體力活。要知道現在的縣級醫院基本上都是高樓大廈,建筑面積上萬乃至數萬平方米。
如何有效紓解“空巢父母就醫”難題,首先,醫院應當運用好移動互聯網技術,方便子女在外地幫助“空巢父母就醫”。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醫院除了開通網上掛號預約父母之外,還應開通網上繳費等服務。這樣一來,子女雖然在遙遠的外地,但他們在外地可以通過手機和互聯網技術“遙控”父母就醫,幫忙父母掛號、繳費,這能給“空巢父母就醫”帶來不小的便利,直接省去了腿腳已經不夠利索的父母在醫院里樓上樓下跑來跑去的麻煩。
其次,更關鍵的是,要好發揮和運用家庭醫生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引導和推動“空巢老人”的家庭醫生的簽約率,爭取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醫生。當“空巢老人”有了自己的家庭醫生之后,有個頭疼腦熱,不必親自跑醫院就醫,可以直接打電話喊家庭醫生上門看病,直接省去“空巢父母就醫”的很多麻煩。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家庭醫生在醫院與“空巢老人”患者之間的溝通橋梁功能。當家庭醫生、社區醫院遇到無法醫治的“空巢老人”患者,必須轉到其他醫院就醫治療時,應讓家庭醫生充當起導醫功能,提前與醫院的相關科室聯系、溝通,避免“空巢老人”患者在偌大的醫院里瞎跑、亂跑。
再者,優質醫療資源要不斷向基層下沉,特別是增加、增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最大程度滿足包括“空巢父母”在內的老年人能夠就近看病就醫,不必出遠門奔波。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