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但目前教育格局失衡現象仍比較突出,很多城市優質學校擠破頭也進不去,農村學校卻招不到學生。前不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赴山西等地采訪發現,有的小學有20多位教師,但只有1名學生甚至沒有學生。這些“空巢小學”并非個例,很多農村尤其偏遠地區小學都面臨類似的尷尬。(7月7日 新華網)
教育是國之根本,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教育決定著國家未來的發展。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村小學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凸顯,“空巢小學”的不斷出現,告誡我們,農村小學,特別是偏遠山區小學出現了嚴重的教育危機。
在“十三五”時期,讓農村的教育脫貧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脫貧致富不僅要讓貧窮的人過上小康生活,更要讓孩子從思想上、精神上脫貧,如此才能從根源上解決貧困人口長久脫貧的現狀。
造成“空巢小學”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發展,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所在,如今,外出的務工人員在賺錢的同時,考慮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要有經濟條件就會把孩子帶到教育環境和資源較好的城市上學,留著家里的就是比較貧窮家庭的孩子了,如此就會致使這部分學生得不到好的教育,就更難靠學習來讓他們脫貧致富,因為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沒有知識,將是寸步難行。
“空巢小學”的不斷出現,是貧富差距的一種體現,告誡我們山區教育出現了危機,如何上“空巢小學”不在空巢,讓“空巢小學”的學生得到同樣良好的教育是我們當前應該考慮和解決的問題,讓他們不再因為知識的缺乏而貧窮。多利用“互聯網+”的教學資源,發展農村教育環境,政府應當均衡城鄉教育投入,合理分配教育預算,稍微向農村小學傾斜。重點建設小學教舍等基礎設施,添置教學設備,完善體育設施。讓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能安心、放心的在家上學,自然“空巢小學”就不在空巢。
作者單位:三臺縣司法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