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鄉村治理中有兩種現象值得關注:一方面,農村蓋個房,需要10多個部門審批;村民蓋個章,要跑鄉里好幾次;環保督察要求清零禽類養殖場,到頭來變成了建設“無雞村”“無雞鎮”……工作氛圍過緊、變僵,人們紛紛呼吁為基層“松綁”。另一方面,在上級部門對村級管理較為松散的地區,經常發生“微腐”案件,又與監管失職有關。“一管就僵”和“一放就亂”的現象,體現的是鄉村治理能力不足。加強管理本是為了讓村級組織有序運行,放權松綁是為了提高基層人員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但實踐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有的地方工作做得不實不細,該管的地方不管、該放的地方不放,說起管理,就是“一禁了之”,說起“放權”,往往撒手不管,“一放了之”,導致治理亂象。(10月12日,人民日報)
基層直接和群眾打交道,是為群眾辦事、分憂的第一線,是黨委政府直面群眾的代言人,承接的工作任務,面對的工作壓力都很重,尤其是面對一些急難險重的工作,“5+2”、“白加黑”,成了工作常態。然而,蓋不完的章、翻來覆去的評比、鋪天蓋地的報表……卻成了無數基層干部每天的工作寫照。當上級分派的任務占用了基層干部的大部分時間,當基層干部疲于應付各類檢查,勢必會縮短為群眾辦事的時間,勢必會影響為群眾服務的態度,比如筆者所在的合江縣全縣一年光辦公耗材消費就達十幾億。
只有到了基層才能知道“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只管放“線”,卻無法體會到了基層這根“針”穿的有多難、有多委屈。文山會海“濤聲不斷”。基層精簡文件會議改進文風會風的落實情況不盡如人意,有人調侃“鄉鎮的領導人數都快排不開需要參加的會議數了”。上級下發的文件多,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發文多,具體指導工作開展的發文少;組織的會議多,以會議落實會議的會議多,通過會議能解決問題的會議少。總而言之,文件堆積如山,登山之路艱之又艱;會海“波瀾壯闊”,然而行船之速慢之又慢。這不僅牽扯了基層干部相當大的精力,無暇顧及基層基礎工作,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基層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尤其是每到年終,一撥撥的檢查、評比、巡視、督辦讓基層應接不暇,基層干部們為準備年終檢查評比的材料,加班加點,挑燈夜戰成常事,廣大基層干部疲于應付、苦不堪言。
不可否認,檢查、評比、考核等的確可以促進基層工作。然而,不可否認,上級部門的一些所謂的檢查評比,大部分都是敷衍了事,走走過場。檢查評比,無非是聽聽匯報,看看材料,指手畫腳講幾句無關痛癢的話。與其這樣“作秀”的檢查,還不如花更多的時間去鉆研如何有效的投入財力物力人力推動基層的工作。
要想實現基層的善治,首先要從思想源頭上扭轉上級領導干部的形式主義之風,少一些形式化的檢查,多為基層辦實事;另一方面要創新會議形式,充分利用當前電子政務方式,推動和擴大“綠色辦公”模式,在不涉密的情況實現會議和文件電子化,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市級部門推行地釘釘辦公、OA系統,何時才能讓我們基層享受到科技進步的福利,縣級部門依舊讓基層無論大事小事都要交紙質檔,這何嘗又不是一種官僚主義,基層的最多跑一次何時能到來?
鄉鎮的善治在基層、基層的善治在基層干部,“人才到基層鍛煉,干部從一線提拔。”的確有部分優秀人才從基層脫穎而出,但大部分基層干部在一線付出了許多時間、心思和精力,受諸多限制,提拔晉升猶如“水中月,鏡中花”,繼而從“易學習”式的“老黃牛”干部轉型成“孫連成”式的“宇宙”干部。
(作者地址:參寶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