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籍官員,任職期間曾以敢于接受記者采訪、直陳定價改革機制而被媒體所喜歡。2012年,其因抱怨“公務員工資太低,平時只能抽一包60元的芙蓉王”,一時亦成熱點。“他們和拿刀搶人沒有區別!”痛斥藥價高,以“改革派”示人的周望軍,在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的位置上,有錢必收,也為包括醫藥企業在內的諸多企業,在價格上提供了便利,但“辦成的事他都忘了,沒辦的事卻記得很清楚”。(1月9日搜狐新聞)
見錢就收,不失為“豪爽”;抽高價香煙,不失為“闊氣”;沉浸于豪賭,不失為“率性”。如此“豪爽”、“闊氣”、“率性”高官,屢屢大開“虎”口,已然讓老百姓深陷水深會熱之中,殊不知,在反腐高壓下,卻大失其勢,淪為籠中貍貓。曾以揮金如土為傲,而今卻以“哭窮”成了笑話。
作為黨員干部,心系群眾,為民謀利固然少不了辛苦,但作為酬勞,國家必然會給予一定工資待遇,既已有所得,理應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著力解決民生之困。而周望軍身處重要崗位,不僅沒有加強對自身的鞭策,反以其為謀財奪利的工具,受審之際,竟工資低為由“哭窮”。如此之辯,與其說是信口雌黃的欺公罔法,不如說是強詞奪理的欲蓋彌彰。
在筆者看來,貪官“哭窮”,并非沒有錢,而是源于利令智昏。不少官員在以為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都塞滿了錢,盡管也并不使用它,但欲壑難填,官員對錢的占有欲卻越來越強烈。這種永無止境地追求欲望卻難以滿足的病態心理,儼然讓貪官步入了“制度的籠子”。
大凡腐敗貪官,為掩蓋自己的丑行,總是花樣百出地在人前苯拙地表演著,殊不知,“哭窮”作為表演劣伎,卻成為了公眾引以為恥的笑柄。
作者地址:成都市武侯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