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民村村支書邵平盤點村里走出的律師:取得律師資格證的已有11個,還有四個從事律師事務所工作。他們村將村里律師的照片張貼在會議展板上,并取名為“法律顧問團”。富民村位于古藺縣西北45公里開外的大寨苗族鄉大山深處,與村名正好相反,富民村并不富裕,是實實在在的貧困村,有建卡貧困戶126戶427人。但貧困并不影響富民村出人才。他們選聘七名優秀律師一對一聯系七個村民小組,免費為村民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富民村村民逐漸養成了有糾紛先咨詢律師的習慣。有了這樣的免費“法律顧問團”,富民村村民更知法明理,并連續八年“零上訪”。懂禮守法在富民村形成了風氣,村民也嘗到了知識帶來的甜頭并愈發重視起教育。據邵平統計,除了涌現出大量律師,富民村近幾年考上大學本科的學生已有54個,還走出了36個教師。(新華網 1月13日)
筆者認為富民村走出貧困絕對不會太久,因為他們能夠重視村民教育,形成村民間懂禮守法之風,有了這樣的風氣,有了人才的培養及利用,那么富民村的脫貧就能實現,而且具有長效機制。
扶貧之路不能一昧撥款,也不能有刻板效應,而是應該將創業,將人才培養及利用與本村的實際相結合,從而形成一種風氣,一種積極向上、帶動村民自覺致富的風氣,也能減少他們的懶惰和過于依賴政府的現象。而且,這樣的致富之路不僅僅給村民們帶來了金錢、財富或是某一項產業,而是讓這個村擁有了很多人才,有了人才,那么致富之路就不會單一,產業也不會單一,這樣的致富脫貧之路才能走得更加長遠,而不是現在有些地區為了完成任務而做的一些表面功夫。因此,形成這樣一種風氣,讓扶貧與人才培養及利用相結合,能更有利于脫貧致富。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