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現代化、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發展都市農業前景廣闊,市場誘人,高職農業院校應適時開設相關專業,比如畜牧、水產、果蔬、農產品加工等;隨著都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農業應運而生,高職涉農專業應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農村中一個產業的興起有一個周期,在產業形成的初期開設相關專業有利于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發展。現在有的地方開始出現假日型農村經濟,農職校應敏銳地、適時地開設相關專業,培養農業經營人才,引導農民發展農家樂、農業生態觀光旅游、農業休閑(如垂釣、采摘等)等產品,搶占旅游市場,為即將興起的農村假日型經濟產業服務。
?圍繞服務三農設置教學
結合專業特點,堅持“以農為本”的理念,牢固樹立服務“三農”的意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做到以下幾點:
?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結合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會的教育,它既是技能教育更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是面向未成年人的學歷與證書教育,是面向成年人擇業培訓的教育,也是面向所有人提高生活品質的教育。職業教育應解決服務“三農”的問題,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所以農村職業教育不能完全傾向于學歷教育,應始終堅持“職教為農服務”的主方向,圍繞區域經濟的發展,實行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并行。
?校校聯合,校企合作
鑒于涉農專業師資較弱、教學質量不高等現狀,學校可與省內相關專業開展聯合辦學,進行師資培訓,科研與技術支持與轉讓。另一方面還可與涉農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用工機制,一方面解決企業季節性用工均衡問題,一方面解決學生實習與勤工儉學崗位問題。
?農學結合、學制靈活(學分制)
涉農專業不僅可自辦校內企業,還可與企業密切合作進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更要鼓勵和支持學生自主就業與創業。涉農專業更要立足為地方中小型農類企業,為其培養適用人才,且定期安排農類相關專業學生到現代農業生態觀光園、農業科技示范園、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定期見習與實習。此外,可以積極走“專業+公司+農戶”這種產學結合道路,以實現地方職業學校與地方企業真正意義上的緊密合作。
?學制要靈活
學校可以根據農村村務工作和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需要開設課程,依據農事忙閑及村務工作的急緩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既可以集中來校上課,又可以分片送課下鄉。
專業與發展同步,課程與崗位對接。職業教育服務“三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農民素質,培養和造就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的新型農民及高素質的勞動者。
要符合農村產業發展的要求,尤其在新興農業產業和現代農村服務業類專業中,注重學生基本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讓學生畢業后有足夠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發展空間。
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為學生創業提供項目選擇與技術支撐,通過創建家庭企業增加農民收入。農村有許多有利的條件發展家庭企業,但缺少的是新農民,缺少的是具有創業意識與創業能力的領頭人,為此,職業教育除了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外,更應開設提供創業項目選擇的課程,并提供實驗室及技術支撐平臺,為學生創業服務。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強勢推進與各級政府
對農村職業教育的高度重視,服務于大農業將會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涉農專業要咬定服務“三農”不放松,挖掘自身潛力,根據現代農業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真正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創新型農業實用人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學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