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郭廣銀:以人為本是新型城鎮化的根本價值遵循

[ 作者:郭廣銀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05 錄入:王惠敏 ]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根本落腳點是為人民謀福利、求發展,核心目標是在城鎮化過程中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公平正義,使全體居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城鎮化是現代社會伴隨著工業化發展而出現的自然歷史過程,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趨勢。相比于其他國家,我國的城鎮化之路雖然起步晚、整體水平不高,但是速度快、潛力大,盡管面臨著一系列的風險和挑戰,但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當前,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也處在關鍵時期,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對于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城鎮化建設不是局部性的單一問題,它牽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作為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城鎮化涉及到發展的方方面面。必須充分認識城鎮化建設內涵上的全面性,圍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五方面整體布局、一體推進。城鎮化建設面對著錯綜復雜的形勢、有著艱巨繁重的發展任務,必須堅持正確的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開放、協調、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這五大理念構成了“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指引,對當前的城鎮化建設同樣具有根本性的指導意義。城鎮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導向。2014 年3 月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明確提出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新型城鎮化建設奉行的諸多基本原則中,第一條就是以人為本、公平共享。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則進一步強調協調發展的重點是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這些文件和規劃,都充分地表明了人民群眾才是城鎮化建設中的核心力量和最終歸宿。下面,我重點談談第三點,即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遵循。

首先,要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效益與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發展潛能之間的辯證關系。城鎮化建設是帶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有序合理地推進城鎮化建設,有利于拓展發展空間、提高發展效益。大量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城鎮化是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載體,是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強大引擎,是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柱。顯然,城鎮化能夠滿足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而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又構成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社會和諧進步的前提。

然而,發展是手段,不是目的。我們都知道,馬克思主義以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實現共同富裕。由此,我們必須警惕一味追求發展、卻忘了為何發展的錯誤傾向,不能陷入為發展而發展的誤區,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工具理性壓制甚至完全代替價值理性的“異化”結果,也就違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初衷。因此,新型城鎮化必須確立以人民群眾的福利和發展為根本訴求的價值導向。盡管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發展指標,但絕不能“見物不見人”,絕不能搞“大干快上”、形式主義,再重要的指標也不能以犧牲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未來發展為代價。反過來說,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發展能力的提高,本身也有利于提升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質量,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其次,必須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主體意愿的前提下多方參與、協調推進城鎮化建設。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共產黨人歷來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將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以貫之的執政理念和執著追求。《建議》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同樣,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同樣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比如,要讓人民參與到城鎮化建設的規劃以及政策的制定和決策過程中來,要讓人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中成為城鎮化建設的核心力量,等等。

在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我認為,城鎮化建設必須由多方參與、協調推進。黨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引領城鎮化建設的根本方向。政府要做好城市規劃和頂層設計,增加公共產品供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為多方力量參與城鎮化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當然,還要充分運用和發揮資本和市場力量,實現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資源的有效配置。值得強調的是,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對資本和市場的力量需要合理適當的運用,防止城鎮化進程被資本和市場力量過度裹挾。我們知道,資本和市場遵循的是利益法則,它追求的是加快周轉時間、加速資本循環,不會考慮城市發展的生態承載能力,也不關心城鎮化建設的長遠未來。而且,資本和市場的運行并不考慮地方的本土性和差異性,這會帶來城鎮空間的同質化、碎片化和等級化發展。因此,城鎮化絕不是房地產化,不是造城運動,城鎮化進程也不能任由地產商、金融資本擺布和操控。在這方面,政府需要發揮更大的責任,在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意愿和利益的前提下,對城鎮化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同時廣泛協調多方力量和利益,推動城鎮化建設朝更加科學合理的方向運行。

最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根本落腳點是為人民謀福利,應當堅持共享發展理念,努力實現公平正義。在社會主義中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同樣,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根本落腳點是為人民謀福利、求發展,核心目標是在城鎮化過程中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公平正義,使全體居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不斷縮小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我們知道,傳統的城鎮化往往采取城市優先的發展戰略,通過犧牲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來推動工業和城鎮的繁榮。而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則主張走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道路,《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明確提出:“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

事實上,城鎮化建設和農村發展之間并非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城鎮的發展可以為農村發展提供技術、市場等方面的支持,而農村則可以為城鎮提供糧食、生態等方面的保障,從而使城鄉之間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要實現公平正義、共享發展,特別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障礙和政策壁壘。比如,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村人口進城落戶更便捷,并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比如,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讓在城市居住的農村人口在子女就學、社會保障、公共衛生、養老等方面享受均等待遇;再比如,促進城鄉公共資源配置均衡,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向農村傾斜,在社保方面探索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等等。總之,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通過積極的調整與改革,可以使得公平之門在制度和政策層面逐步打開,從而最終保證每一個人都能夠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紅利。

作者簡介:郭廣銀,現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院長,曾任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多年來一直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是哲學系倫理學專業學術帶頭人。先后出版了《倫理學原理》、《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倫理新論》等11部著作,發表論文70多篇,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獲得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高校思想教育研究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共21項。1991年被中組部等5部委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享受省部級勞動模范待遇),2000年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 新華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 亚洲日本97视频在线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亚洲二区婷婷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热99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