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山東省蒼山縣農安辦的一位負責人用“千斤重擔,壓力陡增”這八個字婉拒了記者的采訪。他表示:“管著‘山東南菜園’,要保證蔬菜安全,‘千斤’壓力并不夸張”。這個“陡增”來源于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輿論普遍認為,此舉或意味著“舌尖上的安全”將與領導干部的“官帽”緊密聯系在一起。(法制日報2月2日)
中央一號文件,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并引入考核制,作為對正常工作的強調,對監管職責的重申,為何職責部門及工作人員卻感到“千斤重擔,壓力陡增”?只能說明過去很多監管人員耍得太好,當劃到懶散軟的行列。對這種作風病,僅是口頭上的懲戒,沒有通過如與“官帽”掛鉤的政策來進行落實,即使外界輿論再嘩然,問責利劍也只會懸在半空,落不下來,更別提個人會因此受警醒,主動作為。這些人只會日復一日的打混,剩下大眾在“舌尖上的恐怖”中惴惴不安。
食品安全作為重大的民生問題,一直是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過去毒奶粉、地溝油、假羊肉、鎘大米、毒生姜、染色臍橙等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至今仍未消散,讓百姓回憶起來仍心有余悸,恨不得把所有食品都放在顯微鏡下過一遍,以致只要一地食品出現問題,其他各地也會上演“驚弓之鳥”一幕。如何為“菜籃子”保駕護航,不讓餐桌受到“污染”,滿足群眾“吃的放心”的愿望,早就在拷問政府的執政為民之心。如果還不拿出行之有效的舉措,給民眾吃下定心丸,即使經濟指標再好看,中國夢也只能是奢談。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過去食品安全防線屢屢失守,除了問責機制還不健全,這點即使是人大代表也沒轍,何況我等升斗小民。更主要的問題是一些領導愛護犢子,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打著“維護地方穩定大局”的旗號,四處“協調”,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中,問題被遮蓋得嚴嚴實實。這種飲鴆止渴的行徑,下級看在眼里,怎不有樣學樣?因此,盡管頂著維護食品安全的帽子,對食品安全實質并不放在心上。再則,某項工作進不進入考核,工作態度明顯是水火兩重天。所以,只有把食品安全納入考核機制,與“官帽”相掛鉤,他們才會真正正視食品安全問題,主動介入,勇于作為,為大眾“舌尖上的安全”把好關。
鄧小平同志曾說:“不管白貓黑貓,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用“官帽”來“威脅”監管人員,倒逼監管人員積極主動履職,并非是黔驢技窮。它表明的是維護“入口”安全,讓民眾吃的放心的態度和決心,是尊重民意的充分體現。監管人員當牢記于心,改正“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的心態,化千鈞壓力為百倍動力,并借助社會公民監督的力量,為食品安全監管的漏洞打上補丁,圓百姓“吃的放心”的夢。否則,等火石落到腳上,才知道痛時,只能是悔之不及。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政務中心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