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高志奇:故鄉的牛槽

[ 作者:高志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19 錄入:12 ]

“記錄故鄉”征文大賽參賽作品——今天刊發的是延安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高志奇的返鄉作品。作者以牛槽作為切入點,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放牛生活。并且以牛槽被“遺棄”這件事情來反映農村生產力的變化。

已經好幾年沒有回農村過年了,今年的年是在農村過的,回去發現農村已有了很大變化,早不是我想象中的農村。作為一個有多年放牛歷史的人,我特別鐘情于農村的牛。從上小學之后到上大學之前,除了上學時間之外,其余的時間我都是在放牛。對現在來講,放牛的生活已經成為我的過去,回家也許是可以看看牛的,盡管不是我自己家的牛,遺憾的是,農村的?;鞠Я耍皇O逻z棄的牛槽。

高志奇:故鄉的牛槽(圖1)

故鄉被遺棄的牛槽

農村一般都有飼養家禽或牲口的習慣,其中飼養牛最為普遍和重要,因為在農村飼養??刹皇菫榱顺耘H?,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把牛當做勞動力,輔助人干農活,諸如用牛來耕地、拉磨、拉貨物等。隨著農機在農村的普及,牛已經基本退出了充當勞動力的歷史舞臺。所以,牛在農村已經成為稀罕物,大多數農村的農戶早已不再飼養牛,就是其它家禽或牲口,在農村也越來越少見。中國在進入近代之后,就開始落后于世界,曾經的農業大國、農業強國很快就在洋人的侵略之下開始衰落,繼而使中國進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即主權不獨立,經濟又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不再完全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中國在很早的時候,至少從周代開始,城鄉就處于二元分割的狀態。所以,在西方列強剛入侵中國時,外來資本主義經濟對中國農村的影響,尤其是內地農村的影響并不是很大,中國農村依然是生產力落后的小農經濟。中國有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由于耕作技術在農村實現機械化的速度比較慢,農業生產主要依賴人力和畜力,其中的畜力主要是牛力。為了減輕人的勞動負擔,飼養牛就成為最好的解決辦法。為什么要使用牛力,而不是其它動物的力呢?主要有這樣四個原因:一是牛的價格比較便宜,牛在農村的牲畜中是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既然常見價格就不能太高,這是由商品的供需關系所決定的,不是人能隨意改變的,而其它牲畜,如馬、騾子、驢等不常見,是不可能普遍當作畜力使用的;二是牛比較溫順,行動遲緩,容易駕馭,而其它牲畜則不具備這個特點,要么毛躁,要么有冒失之感,人不太好駕馭;三是牛的力氣最大,且耐性好,這是農村人普遍使用牛力耕地和輔助干農活的最主要原因;四是牛的食料好解決,牛是草食動物,基本不需要什么糧食喂養,而農村到處都是草,不愁喂不飽,而其它牲畜則不同,比如羊倒是吃草,但是不能當畜力使用,其它有力量的動物,如馬、驢、騾子等,更適合馱物,不適合耕地等。鑒于此,耕地較多的農村,飼養牛,并將其作為畜力是非常多見的。

時代在變,今天的農村早已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農村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尤其是生產工具的革新是最快的。生產力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革新必然促進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當有了農機,如拖拉機、三輪車之后,牛的作用便大大下降,耕地用拖拉機顯然要比用牛效率高出太多,而用三輪車拉貨物,也要比牛車不僅快,而且裝的貨物也多很多。除此之外,使用農機,還大大減輕了人的負擔,開拖拉機耕地,要比扶犁趕牛耕地輕松太多,用拖拉機或三輪車拉貨物的好處就更不用說了。另外,牛畢竟是個動物,無論干活與否,天天都要吃喝拉撒,它不像農機,使用時才耗油,不使用時既不用吃,也不用喝。因此,當農機大規模出現時,其代替牛就成為一種必然,同時這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客觀要求。不過,這不是說,牛在農村就徹底消失了。固然,農機要比牛力氣大,而且效率高,但是農村的地有很多是不規整的,尤其是山地,農機根本上不去,而且農機由于體格重,在犁地的同時也容易將地碾壓瓷,實際上是不利用耕作的。除此之外,使用拖拉機耕地,翻起來的土較多,把沒有犁的地都給蓋上了,還讓人錯以為是犁過了,導致有些地方沒有犁到。所以,從質量方面講,農機犁的地顯然沒有牛好。

不好歸不好,但畢竟效率高,如果不是山地的話,農民還是會選擇使用農機,因為農機除了可以輔助農民干農活之外,其所具有的作用要遠比牛大得多。退耕還林政策實施之后,山地已不允許當做耕地使用。這樣,能耕作的地多半是地勢平坦、質量較高的肥沃土地,而農機在這樣的地里是可以施展開其手腳的。如此,牛與農機相比,明顯處于劣勢地位。農村的牛離開農村之后,去哪里了呢?是草原,還是養牛場,這里要說明一下,農村養的牛不是奶牛,也不是肉牛,而是老黃牛,老黃牛的用途就是干農活。故鄉的牛沒有了,只留下一口牛槽被閑置在破舊的院子,如果能當做放東西的器具,則有人往里面堆放一些雜務,或者就閑扔在村子的路邊。對農村人來講,牛沒有了,要牛槽還能干什么,放著還占地方,不如扔棄。

故鄉的牛槽,看見它,就想起了曾經的老黃牛;看見它,不由得讓人懷念曾經放牛的日子;看見它,也不禁讓人泛起一絲凄涼感。故鄉的牛槽見證了農村農業由畜力時代向機械化時代的轉變。畜力時代在中國農村有著漫長的歲月,那段歲月是艱辛的,就像老黃牛耕地一樣,邁著自己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當牛槽被閑置時,牛的命運會不會好些呢?當老黃牛的價值由曾經的勞動力轉變為和豬的價值幾乎一樣,成為餐桌上一口菜時,會不會讓人覺得難過和悲傷呢?其實,牛的價值轉變是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沒有了牛的參與,農村社會前進的步伐并沒有減緩,而是有了飛速的發展,替代牛的機器比牛更牛,唯一不好的就是有污染。機器是沒有生命的,盡管它也有報廢的一天,機器在使用過程中所排放的煙霧會污染環境,而牛則不會,在今天,這可能就是牛作為生產工具最大的優勢吧。不過,牛的命運也許并不一定就很糟,因為曾經的牛不僅是勞動力,被農民驅使干活,在其喪失勞動力后,會被農民賣給販牛的,最終還是成為餐桌上的一口菜。如今,它們不用再干農活了,可以好好的吃飯睡覺,等著實現自己最終的價值——食物價值。

當牛槽被家家戶戶使用時,意味著當時的生產力主要依賴牛來發展,或者說,沒有牛,生產效率要明顯低一些。變革落后器物,使用最新的生產工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所以牛退出歷史舞臺,牛槽被棄用則是必然的,沒有人可以阻擋這個發展趨勢。在農村,還有個別家庭在養牛,牛槽還在使用,但養牛僅僅是為了賣點錢,讓自己有相對多一點的收入,除此之外,牛沒有其它用途。故鄉的牛槽,就像廢棄的土窯洞一樣,喪失了原有的價值。牛槽的價值是唯一的,除了供牛等牲畜使用之外,想不出它還能做什么,除了做牛槽之外,它無非是一塊挖空了心的石頭。看到遺棄的牛槽,就不由得想問牛去哪里了,曾經的牛圈又做什么用了。在過去農村,飼養牛,并沒有專門的牛棚,所謂的牛棚大部分住的也是窯洞,和人住的是隔壁,或者隔一個窯洞,當牛被賣掉,牛槽被扔出之后,曾經的牛棚就恢復了房子的色彩,被刷洗一新,成為人的住所。牛被買了,牛槽被扔了,不知還有多少人會想起曾經輔助自己干農活的牛。作為曾經的放牛娃,不放牛已經有10余年了,但當看到牛和牛槽時,依然覺得非常親切,這可能就是為什么當看到遺棄的牛槽會有這么多感慨的原因吧。

曾經的歲月已經成為歷史,無論有牛的日子是麻煩的,還是幸福的,都不能回去了。牛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每個人去學習的,盡管老黃牛吃的是草,卻擠不出什么奶,但是它們曾經對于我們這個農業國家的巨大貢獻不能忘卻,在沒有老黃牛的時代,何不將它們曾經使用過的餐具——牛槽好好收起來,以紀念它們曾經的功績。從表面上看,遺棄牛槽,無非是遺棄了一塊沒有用的石頭,其實并不是這樣簡單,它標志著與過去的勞動方式告別了,不需要再像過去那樣辛苦的使用牛力,同時也意味著農村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都不會輕易倒下,而是會越挫越勇,由此我們才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由畜力時代邁入到機器時代。但是生活變好后,人往往會失去自我,容易忘記曾經的苦難。所以,農村人遺棄牛槽,何嘗不是遺棄了那些曾經與他們一起奮斗的人和曾經支撐他們的精神。遺棄的結果簡單講就是,“農村人變了”。遺棄牛槽可以,但不能遺棄牛耕時代艱苦奮斗的精神?!皠趧觿撛炝巳恕?,所以這個時代也只有人在勞動,在機器時代到來之后,人的器官在逐漸退化,古人講,“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農村現在已全面進入遺棄牛槽的時代,這會不會讓人變懶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現在農村年輕人的奮斗精神在減弱卻是不爭的事實。在社會開放度越來越高的今天,不奮斗就落后,不奮斗就會成為社會的累贅,那么,長此下去,農村社會還會進步嗎?這并不是說,讓我們重新使用牛槽,回到以使用牛力為主的畜力時代,而是說,勤勞的精神和態度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學吧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高濑 | 午夜福利久久野草 | 日本另类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观看片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