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9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4月19日 新華網)
眾所周知,互聯網發展給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科技的發展等各行各業都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推進互聯網的建設已經納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中,成為強國計劃的一部分。從習主席的講話中,我們能真切的感受到要建設網絡良好生態,發揮網絡引導輿論、反映民意的作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網絡問政,讓群眾與干部零距離交流。過去,基層民情很難及時反應到干部那里,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通過開通政務微博、網絡問政等多種通過互聯網的模式,來讓更多得到群眾的呼聲得到及時的反饋,讓問題也能及時有解決的措施,把群眾的意見集中起來,為干部實際解決群眾的困難,起到了集思廣益、及時處理的作用。
網絡監督,人民當家作主更真切。中央八項規定以來,通過各種形式來“打老虎、拍蒼蠅”,得到了群眾的高度支持,更是很好遏制了鋪張浪費等有損政府形象的種種惡相。中央紀委通過開通網絡舉報、電話舉報,讓群眾也能成為監督的一員,社會監督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
網絡參政、理政。要知民情、了民情、解民難、排民憂,基層才是最能體會、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通過群眾在網絡上的參與、互動,把問題集中化、實質化、實效化,詢問群眾的呼聲、心聲,更能把整改、解決的措施規劃好、制定好,更能順民心、順民意。
筆者認為:互聯網是未來發展的重點,利用好互聯網搭建起的“橋梁”,讓互聯網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