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已進入“脫貧攻堅”攻城拔寨階段,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各地都加大了脫貧工作力度。但部分地方把精準脫貧等同于強制脫貧,結果不僅無助于貧困戶脫貧致富,還令一些貧困戶損失慘重,與黨中央脫貧精神背道而馳。
扶貧脫困已是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也是一項浩大的民生工程,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開展,也成為考核評價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各級政府采取了各種手段和扶持政策,扶貧力度前所未有。脫貧攻堅重在調政策落地,重在措施精準,不僅在思想上重視,更要在落實執行上下功夫,才能出成效。怎樣做到精準脫貧,定要摸清情況,查明原因,精準施策,取得實效。中央對貧困標準、脫貧認定、效果追蹤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要根據貧困戶自身條件和致貧原因因地制宜、對癥下藥,一村一策、一人一策進行幫扶。
在脫貧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還停留在應付思維中,項目倒是搞了不少,經費也投入甚多,但貧困戶脫貧實際效果如何卻關心不夠。這樣的脫貧理念顯然與精準脫貧的要求背道而馳。例如一刀切地種菜種瓜種中藥,村村點火搞光伏發電,如果種的東西找不到銷路,發的電上不了網,不但無助于脫貧,還會讓原本脆弱的貧困戶境況雪上加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首先是一些地方執政者對中央、省、市文件精神沒吃透,沒有與中央脫貧步伐一致;其次是辦事能力不足,落實政策有限,拿不出詳細的實施細則和落實辦法,只是應付了事;最后是缺乏實事求是和調查研究的精神,對本地區貧困狀況不了解,沒有深入貧困戶了解情況,喜歡拍腦袋和權力做主,最終出現所謂的強制脫貧。
這個問題是理念上的問題,更進一步就是政治上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用好干部政績考核這個抓手。用四川省省長尹力的話講不摘窮帽摘官帽,制止個別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被動應付,對上級負責,更對群眾不負責,迫使他們真正挑起脫貧攻堅的重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