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扶貧先扶志 精神脫貧方能物質脫貧

[ 作者:王春容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25 錄入:7 ]

按照“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目標,我省各地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把扶志作為扶貧的關鍵,引導幫助貧困群眾形成勤勞節儉、清潔衛生、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的新觀念,形成尊老愛幼、文明健康、遵紀守法的社會風尚,扭轉“等靠要”思想,調動起貧困群眾奔康致富的勁頭,在物質脫貧的同時實現精神脫貧。(5月23日 四川日報)

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不落下一個鄉村,不落下一個貧困群眾,這是黨在新時期交給我們各級黨組織和每個黨員的重大政治任務。能否實現這項重大政治任務,不僅在于各級黨組織和每位黨員,更取決于我們群眾自身的努力。

扶貧先扶志。要讓廣大困難群眾真正脫貧,不是撥一筆扶貧資金就能真正扶起來的問題,扶貧貴在找準“窮根兒”,“根兒”沒找準,灌再多的“水”,施再多的“肥”都是浪費。大多數困難群眾在“根因”上還是因為“思想貧困”,“等靠要”思想嚴重,一心盼著政府的救濟糧,這是一種典型的“惰性”導致的貧困,當然還有部分困難群眾是因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造成的貧困。對于這類思想上貧困的群眾,首要解決的是如何轉變他們的觀念,從思想上先脫貧。

政府積極引導。政府部門要積極引導群眾轉變觀念,讓群眾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中來,通過自身努力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政府要為廣大貧困群眾脫貧創造必要的條件,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幫助貧困群眾做好產業規劃、積極爭取各項項目資金等,為脫貧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當然,在整個脫貧攻堅過程中,政府的作用只是“外因”,決定貧困戶脫貧的關鍵還在于群眾自身這個“內因”。 

群眾主動作為。脫貧攻堅不只是各級黨組織和干部的事,每一位群眾都應該參與進來。作為貧困群眾,更應積極作為,主動投身到脫貧攻堅這場硬戰中來,不能凡是都等父母官來全程包攬,貧困戶作為受益群眾,作為扶貧工作重要主體之一,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等靠要”思想,樹立主體意識,自覺參與到精準扶貧中來,從思想的“惰性”中解放出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奔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久久久 |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摸福利 |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