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對夫妻分居多年,丈夫起訴到玄武法院要離婚。法院一審判決不準離。近日,法院在微信將判決書公布出來。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判決書不僅從冰冷的法理上判決,還從情理方面,勸夫妻倆珍惜來之不易的緣分,“親要見面,愛要用心。相愛一輩子,爭吵一輩子,忍耐一輩子,這就是夫妻。”有網友稱它為“最溫情判決書”。
這兩天,“最溫情判決書”一句“親要見面,愛要用心”感動無數網友,紛紛給法官溫情執法點贊。審判法官透過冰冷的程序執法,輔以溫暖的人情世故分析,本來冰冷的判決書多了幾分溫度,如此判決的確少見。不知這封溫情判決書,能否感動正在鬧離婚或準備離婚的夫妻悔悟?
縱觀時下基層法院審理的民事案件,筆者看到最多的是離婚官司。調查顯示,時下部分地方離婚率居高不下,尤其以城市人口最為突出。離婚率高讓法官忙得不亦樂乎,占用了大量的公共資源,證明社會和諧不夠。離婚帶來的子女教育,人情倫理等問題,容易成為社會問題,不可忽視更不能無視。
其實,離婚率高原因除了夫妻感情基礎、婚姻生活外燈紅酒綠的誘惑,還與社會公共服務環境有關。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因為夫妻一方絕癥在身,另一方起訴離婚或逃之夭夭的大有人在。如果社會保障更加健全實用,也許迫于生活壓力勞燕分飛的悲劇就不會多。
所以,群眾利益無小事。沉浸于“最溫情判決書”詩一樣的說理講法時,還應看到公共服務的不足。一個家庭的幸福建立在社會治理成熟和諧的基礎上。顯然,“最溫情判決書”是當前社會治理陣痛中無奈的發聲。
透過現象看本質,降低離婚率光靠說理講法治標不治本,社會治理機構應該把目光放到提高公民思想文化水平,培養公民道德素質修養,進一步提升群眾物質生活水平上。通過創新社會治理模式,為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實用社會服務產品,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尤其重點在社會養老、失業、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展開努力,如此,所謂“最溫情判決書”才會少之又少,社會才能滿滿正能量。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