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乏滿懷家國情懷的英雄,正是他們,帶領著勞動人民構建著中華民族的脊梁,撐起了民族傳承的大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爆竹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每每此時,春運大軍崛起,在他鄉,無論是富豪顯貴,還是普通打工仔,也爭取在大年三十與家人圍坐在餐桌上,吃一頓年夜飯,即便是游子歸家難成行,公務在身,也會通過網絡視頻,亦或是電話,拜個年,問問父母安康。無數個家庭內的相互眷戀,凝聚著家庭,乃至民族的傳承,非常給力地為我們的心靈奉獻愛的慰藉。
每逢七一、十一,整個國家更是一同追憶民族的英雄,從內心單純的追本溯源,到整個民族的文化記憶,民族英雄們不僅僅匯聚了民族的精氣神,還為我們的民族搭建了基本的價值理念。愚公移山,愚公之心矢志不渝;留取丹心,文天祥面對外辱舍生取義;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心懷萬眾福祉。八年抗戰,英雄志士血灑疆場。每一位英雄,都已然成為了民族的精神、記憶,更撐起了民族的脊梁。
有人說,要想摧毀一個民族,必先摧毀一個民族的英雄,這并非虛言,當今,歷史虛無主義日漸掏空英雄文化的歷史根基。某些人打著為歷史“正名”的旗號,肆無忌憚地歪曲、顛倒歷史原貌,通過憑空臆斷抹黑民族英雄的形象,歷史虛無主義恣意掏空歷史根基,阻滯了英雄文化的傳承,不斷消耗著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沖擊著民族的凝聚力。
當代,中國人正走在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之路上,也并不乏楷模、英雄,這些英雄,是提振國家精氣神的“骨骼”。正是這些英雄模范,引領著社會精神文明的方向。自古以來,在追憶英雄、致敬英雄的過程中,不僅僅可以在全社會形成感恩、奉獻的深厚氛圍,更能夠正本清源,讓無數中國人沿著英雄的路徑繼續奮斗。同胞同心,其利斷金。一個時代,有了英雄給予我們的精氣神,復興之路豈會艱難?
可見,樹立英雄楷模的形象,是民族傳承的必然,是提振精氣神的必需。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英雄精神可以喚醒人們的“沉睡”意識,激發人們的奮斗熱情。更能夠讓正能量廣泛傳播,最終匯聚成民族的精神。在我們周圍,即便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英雄事跡也并不匱乏,他們默默無聞,鮮為人知,這就需要我們為他們提供公開亮相的舞臺,讓大家了解這些平凡英雄的事跡,讓他們的精氣神,成為大家的信仰,用英雄的信仰匯聚成民族的凝聚力。
因此,高舉“英雄主義”的旗幟,是時代的需要,有了英雄的行為標準,才能讓消極懶惰、碌碌無為者無處安身。讓他們的正能量,成為我們共同的信仰,為“中國夢”匯聚奮斗的動力。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