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者專家把裴柏村譽為“中國名人第一村”,該村位于山西涑水河畔的聞喜縣內。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聞喜裴氏家族自秦漢,歷魏晉,至隋唐而極盛,五代以后,余芳猶存。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后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駙馬21人,公主20人等,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誰給人類留下歷史文化遺產,誰便永恒。曾興隆輝煌兩千余年的裴氏家族,如東逝之水,已成煙云,但裴氏家族創造的獨特“裴氏文化人才奇觀”,為中國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裴柏樹,這個小小的村子,不但是裴姓的發源地,也是聲名遠揚的“中華第一宰相村”。當年的裴柏村,周圍的土嶺上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柏樹,是個寶地,裴氏就是在這里生生不息延續至今,而裴姓和柏樹的結合,就有了“裴柏村”的村名。
今天的裴柏村與古時候相比,自然環境沒有多少改變,所幸的是,新拓寬的大運二級公路從裴柏村西邊擦肩而過,裴氏后裔不失時機而又理直氣壯地在村口路邊樹起了一塊“中華宰相村”的石碑,因此,古老的裴柏村雖然寂寞但并不蒼涼。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兩千多年間,這個不起眼的村子,名流輩出。“天下無二裴”,這話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學大家歐陽修對裴氏家族的評價。這幾個字不光被寫在墻上,還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晉公祠大門右首。仔細品味這句話的含義,一則是說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聞喜一系;二是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姓氏能出其右。
從侯馬沿大運路南行十多公里,有一道叫鳳凰垣的嶺子由東南方向包圍過來,它的對面,則有呈弧形排列的九座小山包環拱著,人送雅號“九鳳朝陽”,而中間那塊被隔離出來的平坦沃土,也就成了古代相學家眼中的“風水寶地”:完整而不封閉,獨立而又自然延伸。據說是吸納了來自關中、帝都長安,乃至有仙人居住的終南山所凝聚起來的“王氣”、“仙氣”,注定要出具有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之才的大人物來。裴柏村陰陽交合,占盡地理,成為風水之主。也許正應了相學家、風水先生的“預言”:大約在三千年前的周孝王時,裴柏的人才開始往西走,漢唐以來,終于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等為代表的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將軍,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吏更是多達三千余人,裴氏大家族成為河東大地上蔚為大觀的名門望族。
裴晉公祠在村西的高坡上,大門前是一級級通天般的臺階,尚未登臨,讓人先有了仰之彌高的感覺,拾級而上,又有了拜謁先賢的崇敬。祠堂門前空蕩蕩的,緊挨著的大運公路,車來車往,不時帶來一陣陣噪音,一次次地打破祠堂門前的寧靜。推開鐵柵門,院子里靜悄悄的,沒有古祠堂里該有的亭臺軒榭,也沒有風景名勝區該有的四季花木,看不見與裴氏家族歷史地位相當的富麗堂皇,更感覺不到端莊凝重的氣氛。只有對面照壁上陰刻的幾位裴氏先祖像,平靜而又典雅,才讓人隱約感到了這里確曾有過的輝煌。
裴晉公祠當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貞觀五年(629年),因裴度封晉國公,改名晉公祠。據說當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麗,有三進大院,是一座構建宏偉的宮殿式建筑,有山門、儀門、獻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過,可惜一部分建筑毀于1947年的戰亂。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滅頂之災的是1958年大躍進,那一年,裴家祠堂里,無數珍貴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庫,無數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燒毀,千年名祠就這樣毀于一旦。好在浩繁的史籍和洋洋大觀的《裴氏世譜》記載了裴氏的榮耀,好在裴氏家族中無數杰出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不容埋沒。
據《裴氏世譜》記載,世代裴氏家族中僅正史立傳與載列者,就有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余人。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裴氏家族千余年來,將相接武,代有偉人,確實是中外歷史上的一大奇觀。所以,在我國的歷史劇中,表現裴家的戲劇就有好幾個,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恒遇仙記》、《白蛇傳》等,演的都是與裴家有關的事。名劇《白蛇傳》里的法海,是唐末政治家、書法家裴休的兒子。歷史上的法海,本來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說出世后,法海便成為反面人物了,這也算是一奇。
聞喜裴氏,是聞名天下的中華望族,是名副其實的宰相門第。歷代所修的縣志、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幾乎占了鄉賢錄中四分之一的條目,由此可見其家族英才之盛,德業文章之隆。這樣的望族,這樣的門第,其背后有很深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內涵。穿透千年風云,我們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標榜的“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典范。
裴氏家族自魏晉以來輝煌1900多年的史實,給人們提供了一份家族健康發展的標本。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總結了3條,即聯姻、世襲與自強不息。裴氏家族歷史上共出過駙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蔭襲95人。由聯姻、世襲所結成的封建裙帶關系,這無疑是促成裴氏人物顯露頭角的優越條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對于公侯將相數以千計的裴氏家族來說,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們重視教育,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并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在《裴氏世譜》的《列傳》、《列女傳》中,我們看到了這樣幾個例子:裴炎在弘文館就讀時,“每逢休假,他生或出游,炎讀書不廢。”裴休“童時與兄儔、弟俅偕隱濟源別墅,晝講經,夜著書,終年不出戶”。而裴植的母親夏侯氏管教子女,“小有罪過,必束帶伏閣,經五、三日乃引見之,督以嚴訓。”正是由于裴氏子弟的勤奮好學與家人的嚴格管教,才使裴氏“將相蟬聯出,公侯奕葉長”。另外,裴氏家族還通過灌輸“忠君報國,光宗耀祖”的思想,給子孫以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從《裴氏世譜》中繪制的“裴氏祖廟”圖中可以看出,他們在祖廟的門口立有“氣眾山河”、“忠孚華夏”兩個牌坊,在牌坊里立有世系碑、宰相碑、狀元碑三塊石碑。他們把裴門子弟中功高德彰者的列傳、優秀的詩賦文章、皇帝下的詔命、歷代名人為裴氏寫的贈答詩、墓志、碑文、表啟等錄入《裴氏世譜》,以此來教育和激勵裴門后人。
裴氏家族在歷史上創造了傳奇,帶給后人無盡的探尋和追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多彩貴州網 2016-07-0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