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莫讓休耕的土地荒蕪

[ 作者:朱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8-03 錄入:實習編輯 ]

休耕是為了讓土地休養生息,通過用地養地結合來鞏固提升糧食產能,休耕期間也不能疏忽了耕地管護、地力恢復

116萬畝,這是今年確定的全國休耕耕地試點的總面積。雖然在全國耕地面積的“總盤子”中占比不大,但這卻意味著一種新的開始。消息顯示,目前試點集中的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以及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正根據各地實際確定各自的休耕模式。

土地是莊稼之母,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要素。為了讓土地休養生息,傳統的農耕文化歷來重視休耕。在現代農業生產中,休耕也是常用的耕地保護措施。但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糧食供應的壓力讓我國的土地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轉之中,難以停下腳歇口氣。

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二連增”,連續增產固然可喜,但也讓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環境“緊箍咒”對農業的約束日益趨緊。一方面,農業資源長期透支、過度開發,大量開荒種地、圍湖造田和開采地下水,資源利用的弦繃得越來越緊。另一方面,農業面源污染加重,土壤退化,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越來越接近極限,已經亮起了“紅燈”。

面對資源環境壓力,利用現階段糧食供給充裕的寬松環境,在部分地區開展耕地休耕制度試點,既可以讓過于疲憊的耕地喘口氣、解解乏,讓生態得到治理修復;也可以通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強農業發展后勁,實現“藏糧于地”。

休耕的好處已經形成共識,但應當怎樣推進業界仍有擔憂。首先就是如何真正休得下來。今年年初筆者在采訪春耕生產時,曾和一位農業系統干部聊起休耕,在他看來,如果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讓農民休耕根本無法實現。一方面農民有著現實的生活壓力,另一方面改變農民的種植慣性,讓他們適應新的種植方式也需要時間。

目前看,為了讓農民愿意休耕,試點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不同地區的休耕補助標準,保證農民與原有的種植收益相當,不影響收入。現在亟待落實的就是,無論是發放現金或是折糧實物補助,都要不折不扣、一分不少地發到農民手中,讓他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此同時,應盡快制定完善分區域、分作物的休耕技術模式,并對農民開展相應的技術指導,讓他們適應耕作方式的改變。

推進休耕,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做到休而不荒。有人擔憂,土地休耕后,農民是否就放任不管了,好好的耕地會不會一年長草,三年長樹,幾年以后基本荒廢?需要明確的是,休耕是為了讓土地休養生息,通過用地養地結合來鞏固提升糧食產能。因此休耕期間也不能疏忽了耕地管護,要通過引導支持農民種植綠肥等養地作物來恢復地力,做到休而不荒、休而不廢,絕不能讓休耕的土地荒蕪。還要提醒的就是,休耕后耕地雖然閑下來了,但也不能改變用途,謹防非農化現象的發生。

土地既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保障。讓休耕順利推進,既要算好糧食安全的大賬,也要讓農民的小賬劃算,只有這樣,疲憊的耕地才能在歇好腳后再出發。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 2016-07-3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 亚洲愉拍国产自免费 |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正在播放90少妇 | 一本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 |